耿耿于怀de恨_耿耿于怀

周末去母亲那儿,我遇上了暌隔二十多年的苏阿姨―我母亲在怀宁师范的同学,毕业后两人又做了五年的同事

后来,苏阿姨的丈夫在山东工作,她也调到山东

说起苏阿姨时,我母亲评价是:“这世上有好人,可没见过像你苏阿姨那样的好人

”夕阳黄昏,两位老人相聚。

回忆,是谈话的主题。

她们提到了一位姓张同事,引出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往事,苏阿姨边说边捶着胸口:“恨,我心里这个恨呀!”   三十年前,苏阿姨在山村的一所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没有专职财会人员,苏阿姨兼任了出纳。

有一年,张同事家建房,向苏阿姨从公款中借了两百元钱,两百元钱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按制度应该打个条,可苏阿姨是个好人,又那么善解人意,既然都是同事,这条儿不打也行。

可问题就出在苏阿姨的善心上。

到了年终算账,苏阿姨让张同事还款,没想到对方却指天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借款。

阿姨当即如五雷轰顶,若是旁边没人搀扶就晕倒了。

后来的情况是,由于没有证据,苏阿姨只得自认倒霉,拿出自己的积蓄还款

阿姨受此伤害,不久就去了山东

眼前的苏阿姨,抚着满头白发,对我母亲说,老周,你看,我所有的头发都是为这件事白的。

想起这事,我没有一夜能在三点之前睡着觉,我的为人你是知道的,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要害我呢?除了安慰,母亲还告诉苏阿姨一件事:姓张同事,在她调走的三年后,就因病去世了。

阿姨听了这话,愣住了。

沉吟许久,苏阿姨声音低低地说,早知这样,我也就不恨了,这三十年的恨白白地折磨了我。

下午谈话时,苏阿姨的口气就变了。

她说,张同事工作还是过得硬的,二胡拉得不错,毛笔字也写得挺见功力的,就是因为孩子多,家里穷……那样的语气中,三十年的恨,心灵的困苦与纠缠,早已离去―这种恨在二十多年前,就变得毫无意义。

宽容,也只有宽容,可以化解自己耿耿于怀的伤疤。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