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干部病房”隔道墙|干部病房

2010—09—25 14:23:33      当了几十年干部,近日方知,咱根本算不上干部――因为得了个小病,医生小题大做,收住院数日,我们三人病房隔壁带沙发电视的豪华病房,门口写着“干部病房”,即是说,住那单间的特殊病号,才是“干部”呢。

其实这特殊病房,当是“高干病房”,谦称“干部病房”了。

听我的主治大夫说,本院还有个“干部保健科”,是专给“干部”治病的。

这里的“干部”,成了“高干”的委婉语,我颇觉不但透着虚伪、矫情、不坦白,听着也像高干(下限“局级”)以下干部不算干部似的。

取这名儿,是院方怕“刺激”老百姓而故意讳莫如深,还是“上边”要求“低调”?怪我寡闻。

心里嘛,又有点儿酸溜溜――就跟同室病友小张开玩笑说,看你小子身智不比人差,别像老夫我一样没出息,还不向小说《沧浪之水》里那个“觉悟”了的小人物看齐,关键是会“来事”,不信就不能步步高升、住不上“干部病房”!他忙摆手道:“得得得,咱小人物还是老老实实健体延寿吧,‘有什么,别有病’嘛。

”   出院,关心了一下所谓干部病房”问题。

据全国人大代表乃东红披露,全国几十万“干部”,长期占据所谓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一年花费五百亿元。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数字,中国医药卫生总体水平,在全球一百九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百四十四位;卫生公平性排名第一百八十八位,世界倒数第五――有人把这现象称为“中国改革之耻”。

从历史看,老百姓明白“天无十日,人有十等”的事实,对新时代反传统之道的所谓“主人”、“公仆”概念,并不很明确,总觉“官人”的各种待遇,天定在“小民”之上。

人们对那些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干,无论哪方面获得特殊待遇,全无意见。

即使共产党人追求的公平平等,也绝非平均,这个老百姓不但懂,而且认可。

问题在于,改革三十多年,公务员队伍壮大至数百万,其中“干部”数十万,别的不说,老百姓天天喊“看病难”,“干”和“群”医疗待遇的鲜明差距,不但未曾缩小,反而不断扩大,怎么着,也挺刺激人吧。

干部”是忙人,也会得病,适当优待就医,似无不可;离休老干的优惠医诊和疗养待遇,也应保留。

可遍布全国的、星级的、用不着挂号的、甚至空置的、尤其与老百姓摩肩接踵挤得满满当当的就医场所分割得十分清晰的所谓干部医院”或“干部病房”,不是略显扎眼吗?当然,也难称“和谐”。

我查了一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英帝国如今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也太死板了点儿,对患者,竟然无分地位收入,不开特殊病房,统一服务,叫人跌破眼镜。

不过女王和首相之类,大概尚在例外,不然连安保都成问题――这个,习惯于自由民主平等的广大英国国民,也不会有意见吧。

早在1964年,毛主席就对我国照抄社会主义苏联的高干保健制度提出批评,指此项工作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助长了特殊化。

毛别有风趣,说:“一个人,如果不动动,只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出门乘车不走路,就会多生病。

衣食住行受太好的照顾,是高级干部生病的四个原因。

”这“病”,不光指肉体上的吧?可其时国家贫穷,哪有那么多“好”供你消受?那时的干部,也没那么娇气。

如今干部衣食住行四好”更甚,自然病多,连老百姓,很多也“四好”了,病随之找来――但老百姓病多医少,而腐败干部即使没病,也可在“干部病房”装病。

有个故事说,一县长想给儿子弄个坐骑,遂入“干部病房”(他是处级,因是土皇帝,在地方上自封“高干”),属下纷纷来探,夫人忙着“接待”,三天之后,“一辆崭新凌志开进家门”。

想想,他若像老百姓似的,住三人病房,病友多碍眼,自己多不便呀!   题图/不同待遇/佚名。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