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云龙主任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举隅

【摘 要】 通过研究全国名老中医诸云龙主任医师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突出其“针药结合”、“痰瘀并治”方法在疑难病治疗中的特点,反映出其治病的诊疗思路,对拓展乳腺增生病的诊疗思路有重要帮助。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58125.htm  【关键词】 诸云龙乳腺增生;针药结合;痰瘀并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8—0048—02   诸云龙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是国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第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5年,擅长应用针药结合、痰瘀并治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病。

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治疗乳腺增生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颇佳,现将其诊治乳腺增生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乳腺增生是指一组乳房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而以小叶增生和囊性变为病理改变的疾病。

好发于30~45岁中青年妇女。

本病临床上出现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痛,乳房内结节多呈片状或条索状,质韧不坚,推之可移。

根据其病理特点可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症、腺型小叶增生症和囊性乳腺增生症三种类型。

本病的发病率几年来逐渐增高,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约占育龄妇女的9%,占乳房疾病的70%~78%[1]。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诸老师认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有三:一为情志,二为饮食,三为劳倦。

痰瘀互结是其基本病因病机。

1—1 情志 情志忧郁、情怀不畅,或恼怒郁闷,则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导致乳络瘀阻;气郁生痰,痰瘀互结,聚结成癖。

1—2 饮食 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内停,并聚湿而成痰,痰湿随气凝结于乳络,则成乳癖

1—3 劳倦 劳累过度,肾精亏损,肝失涵养,则肝气不疏,气滞则血瘀,或气滞而生痰。

又肾精不足,则冲任虚弱,乳络失养。

正虚邪客,痰瘀互结成块,聚于乳房则发为乳癖

总之,本病病在外而根在内。

气滞、痰凝、血瘀为病之标,肾精亏损,冲任失调为病之本,脏腑功能失常,冲任虚弱,气血失调,为致病根本原因。

其中痰瘀互结,积聚于乳,才能成为有形之乳癖

故痰瘀互结为其病机之关键所在。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2—1 乳房疼痛 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隐作痛。

疼痛严重者不可触摸,甚则不可触衣。

疼痛又向胸胁,肩背、腋窝及上肢放射。

少数患者仅为乳头疼痛或局部疼痛。

疼痛与情绪和月经息息相关,郁闷恼怒时加重,经前疼痛加重,经尽后疼痛大减或消失。

2—2 乳房肿块 一侧或两侧乳房有单个或多个肿块

最好发的部位为乳房外上方。

其形态不规则,以片块状最为多见,也有呈结节状、颗粒状、或条索状肿块

肿块特点: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cm,推之可移。

2—3 检查 钼靶X线射片、X线造影,B超检查等均可明确诊断,并可排除其他疾病,尤其需与早期癌性肿瘤相鉴别。

3 辨治经验   诸老师认为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分型,一般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等证型。

肝郁气滞证治当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方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痰瘀互结证治当活血化瘀、祛痰软坚,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导痰汤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当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方用二仙汤、右归丸加减。

根据诸老师经验,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痰瘀互结,故其治疗应当紧紧扣住“痰瘀”二字,以化痰祛瘀为重点,即用理气活血以化瘀,健脾温化以祛痰,同时辅以软坚散结之品以消癖。

实际上,乳腺增生病在临床上以痰瘀互结型最为多见,而肝郁气滞型和冲任失调型都离不开痰和瘀,其最终多发展和归结至痰瘀和血瘀,而且痰瘀互结者尤多。

根据这一规律,诸师以活血化瘀、温化痰湿、软坚散结为重点。

自拟乳癖汤,并配合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1 中药 自拟乳癖汤方剂组成: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0g,郁金10g,青陈皮各10g,半夏10g,丹参18g,夏枯草15g,贝母15g,生牡蛎30~40g(先下),鳖甲20g(先下),皂角刺10g,三棱12g,莪术12g,山慈菇10g,苡米30g,海藻20g,昆布20g,穿山甲粉5g(冲服),水煎服,每日一付,两次分服。

诸老师认为本方以柴胡、白芍、郁金疏肝解郁;青皮行气破气,是治疗乳癖之胜药,为其他同类中药不可替代;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海藻、昆布、大贝、夏枯草消痰散结;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以通经;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擅治气滞血瘀所致之各种?Y瘕积聚,据药理研究,对各种肿瘤肿块均有一定疗效

尤其是莪术能直接杀癌瘤,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尤其对妇科肿瘤疗效最好,故亦为治乳癖之佳品[2]。

皂角刺活血消肿;苡米利湿健脾,擅化肿块

根据现代研究报道:苡米有防治癌变之作用。

山慈菇功能化痰解毒、散结消肿,据报道其含有抗肿瘤成分(秋水仙碱),对乳腺癌效果较好,对其他肿瘤也有一定的疗效[3—4],对乳腺增生效果更佳,唯其有小毒,当酌加注意,不宜久用。

穿山甲善于走窜,活血散瘀之功较强,能通利经络,又能统领群药直达病所,张锡纯所谓:“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空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故为治疗乳癖之要药,常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尤其对妇科肿瘤疗效最好,故亦为治乳癖之佳品。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理气,祛痰化瘀,软坚散结之功,对乳腺增生有显著疗效

随证加减:如胀痛明显,痛不可触者加川楝子、八月扎、橘络、乌药;如月经量少,色泽暗淡、痛经者,加益母草、桃仁、红花、元胡;如乳房刺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乳香、没药;如肿块较多者,加土贝母、半枝莲、王不留行;肿块较大、质地较硬者,加土鳖虫、白芥子、猫爪草、石见穿。

3—2 针灸 针刺取穴:膻中、乳根、屋翳、膺窗、阳陵泉、足三里、太冲、阿是穴。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膻中穴,向下平刺0—3~0—5寸;乳根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8寸;屋翳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8寸;膺窗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8寸;阿是穴是在肿块局部用针刺2~4针,根据肿块大小,针0—2~0—5寸,向肿块方向斜刺,必须注意的是:选用细针、短针,浅刺;不可用粗针、长针,深刺。

阳陵泉直刺1~1—5寸,足三里直刺1~2寸,太冲直刺0—5~0—8寸,以上穴位,每天针刺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1~2次。

太冲、阳陵泉施泻法,余穴均施平补平泻法。

诸老师认为:膻中、乳根、屋翳、膺窗、阿是穴能疏通阳明胃经及局部气血,化痰祛瘀散结;膻中又为气之会穴,对肝郁气滞者泻之,可理气解郁;对痰瘀交阻者泻之,可化痰祛瘀、疏理乳络;阳陵泉乃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肝脉从胸络乳,布于胸胁,而乳头属肝,故泻之可疏肝、泻肝,疏解郁滞。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而乳房属胃,为足阳明经脉所过,足阳明经“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故针之可调节阳明,疏通乳络,以上诸穴相配,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共奏疏肝理气,化痰祛瘀,疏通乳络之功。

4 验案   患者张某,女,25岁,2006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近两年来经前乳房肿痛,并有多枚结块。

检查:两侧乳房外上方各有1~2cm大小的肿块2个,边界不清,有触痛,活动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两乳其他部位还有散在结节十余处,质软。

经当地医院检查,诊为乳腺增生

用中成药、西药治疗两月余,无明显疗效

近来乳腺胀痛加剧,甚则不能触衣。

以往经行色紫暗,有瘀块,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患者平时性情急躁易怒,导致肝气郁滞,肝木伐土,脾失健运则聚湿而成痰。

气滞日久,必致血瘀,痰瘀互结于乳房则为乳癖

治疗上紧扣“气、痰、瘀”三字,拟理气化痰散瘀之法,用自拟乳癖汤并结合针灸治疗

中药处方: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0g,郁金10g,青陈皮各10g,半夏10g,丹参18g,夏枯草15g,大贝母15g,生牡蛎30g(先下),鳖甲20g(先下),皂角刺15g,三棱10g,莪术10g,山慈菇6g,苡米30g,海藻15g,昆布15g,穿山甲粉5g(冲服),水煎服,每日一付,两次分服。

针刺取穴:膻中、乳根、屋翳、膺窗、阳陵泉、足三里、太冲、阿是穴。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膻中穴,向下平刺0—5+0—2寸;乳根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3寸;屋翳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2寸;阿是穴是在肿块局部用针刺2~4针,根据肿块大小,针0—5+0—2寸;向肿块方向斜刺。

陵泉直刺1—0+0—5寸;足三里直刺1—5+0—5寸;太冲直刺0—8+0—2寸;以上穴位,每天针治一次,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1~2次。

太冲,阳陵泉施泻法,余穴均施平补平泻法。

患者经治后病情日渐好转,两周后乳房胀痛大减,连续服药两月及针刺后乳房肿痛基本消失,针药结合治疗三个月后,乳房肿块完全消失,月经正常,诸症消除。

5 体会   诸老师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中医治疗优势明显的病种之一,中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当代各医家对本病之分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

临床报道,不胜枚举。

方药组合,各有千秋。

根据长期临床观察,本病多为在肝郁气滞的基础上导致的痰瘀互结,即气滞夹痰瘀凝聚乳中而发病。

故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重点。

诸老师自拟乳癖汤,此方为诸老师在数十年临床中几经修改,精选而成,实践证明疗效显著。

针灸对本病有显著的疗效,针药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中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于缓解疼痛,缩小肿块等层次上,而是应重视乳腺增生病高危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防治对策,即运用中医药阻断或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从而有效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为提高疗效本病除了用针药结合治疗以外,还应配合情志疗法,因乳腺增生病与患者的情绪相关,所以采用积极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之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紧张,对本病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治疗乳腺组织增生乳腺腺病(小叶增生期)疗效明显。

乳腺纤维瘤(乳核)也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乳腺囊肿病疗效欠佳。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多为癌变前期,有的学者认为宜手术切除,故在治疗时应积极慎重处之。

参考文献   [1]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现代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47.   [2]张志杰.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87,(10):439.   [3]安丽,袁硕,毛肖三.乳腺增生的中药治疗及实验研究[J].新中医,1997,(29)4:13.   [4]陈抗生.中医药治癌的现代探研[J].世界中医药,2010,8(增刊):55   (收稿日期:2015—06—1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