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宣昭鹏,路来金,刘志刚,张志新。

【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慢性痛风性关节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21例慢性痛风性关节治疗进行分析。21例均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中彻底清除尿酸盐结晶,去除受侵蚀的关节囊、肌腱、软骨及骨端松质骨,受损较重的指间关节关节融合术,术前、术后采用内科综合疗法,降低血尿酸浓度。[结果]术后随访16例,随访时间1.5~3年。14例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活动后不适感减轻;2例术后关节功能无改善,其中1例痛风石复发。[结论]上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是该病最佳治疗方法,对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关节功能尤为重要。

【关键词】 痛风关节炎; 手术治疗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痛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致使尿酸盐在关节内长期、大量沉积而引起的以骨、软骨、滑膜变性、坏死和肉芽增殖为主的慢性炎症,可在病变局部形成痛风石。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关节功能多严重受限〔1〕。本院从1997年5月~2005年1月,共对21例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指间关节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学会(ACR)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全部为男性,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48岁;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8~39年,平均11.2年;发病部位:肘关节4例,腕关节8例,掌指关节5例,近侧指间关节3例,上述关节均背侧发病,左右无明显差别。21例中只有2例经过正规内科治疗。   1.2 临床表现   21例均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其中关节部位有肿块形成12例,关节强直6例,关节畸形3例。术前血尿酸异常2例,最高567 μmol/L。关节部位X线检查:3例尺骨鹰嘴突后方有圆形肿块影,肿块周围骨质有小囊状破坏;2例肘关节面呈虫蚀样破坏,关节间隙变窄;1例仅见鹰嘴后方骨质增生,呈骨刺样改变,增生骨质钙化明显;6例腕关节切位像有腕背软组织结节样或条索样钙化影,3例腕骨有囊性变,其中1例合并月骨碎裂;8例掌指及指间关节均有关节边缘骨破坏,呈穿凿样,其中6例关节间隙变窄,2例增宽。   1.3 治疗方法   2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1)注意调节饮食,控制高嘌呤饮食摄入,避免劳累、着凉,保持平和心态,每天维持2 500 ml以上尿量,服用碱性食物或药物碱化尿液。(2)给予丙磺舒或别嘌呤醇口服,控制血尿酸水平。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见关节囊及周围组织沉积大量白色粉笔沫样物质(图1、2)。彻底清除尿酸盐结晶,切除受侵蚀的关节囊、肌腱、软骨及骨端松质骨,大量5%碳酸氢钠反复冲洗创面。对于受侵蚀的肌腱及腱周组织尽量保留,以防术后肌腱黏连;对于受损较重的指间关节关节融合术。切除物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痛风结节(图3、4)。术后14 d拆除切口缝线。   术后处理:(1)监测血尿酸变化,继续维持术前治疗,使血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如痛风急性发作可给予秋水仙碱连续口服3~5 d。(2)早期康复理疗,辅助患者行关节功能锻炼,尽快恢复肢体、关节功能。   2 结果   术后随访1.5~3年,平均2.2年,5例失随访,其余16例切口均Ⅰ期愈合。14例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活动后不适感减轻;2例术后关节功能无改善,其中1例痛风石复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