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Chiwan”]单打独斗

ECFA自去年6月29日签署至今已满一周年了。

如所预期,ECFA透过信心面的加持,改善了台湾内部投资环境,提升了台湾经济竞争力。

早期收获降税清单项目的启动落实,大大促进了两岸贸易成长,使台湾中小企业及基层民众直接受惠。

总之,ECFA的签署与实行,为两岸经济深化合作提供了动力和制度保障。

ECFA的效应不只在经济领域,通过ECFA的签署两岸进一步增加了互信,为两岸社会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互动协商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经济高速成长促进效益逐渐浮现      ECFA于2010年9月正式生效,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新的里程碑。

短短数月,ECFA对于台湾整体经济的促进效益正逐渐浮现。

如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所言,ECFA是两岸交流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大陆台商升级转型的契机与台湾经济脱胎换骨的根基,台湾经济高速发展,ECFA功不可没。

自2011年1月1日起,ECFA开始第一阶段的早期收获清单降税,ECFA已跨出美好的第一步。

对于ECFA,从第一阶段早期收获清单项目中可以发现,这些产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已使得两岸问的贸易金额已经呈现出相当明显的正面效果。

就在今年前两个月,早期收获清单货品中台湾大陆出口金额为30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29%,而台湾开放给大陆早期收获清单货品进口金额则为7亿美元;若参照两岸贸易出口实际情况,今年第一季台湾大陆出口金额,不但早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准,且较2008年第一季增长17%,较去年第一季也大幅增长14.3%:而台湾大陆出口比重,仍约维持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准,为40.9%,显见两岸经贸往来,已挥别全球金融风暴阴霾,两岸经贸往来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值此,2011年1月—3月,台湾销到大陆出口总额为295.44亿美元,其中大陆方面给予台湾早期收获清单内货品之出口额为49.27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21.59%。

ECFA早期收获计划执行初显成效,已促使过去没有对大陆出口早期收获清单产品项目的厂商,开始利用早期收获之减税计划,推动对大陆出口,替台湾厂商开创了新的商机,这都是拜ECFA之赐,也是两岸互释善意的好开端,应当珍惜。

从另一方面来看,迄2011年2月为止,台湾核准陆资赴台投资项目中,属于早期收获优惠共计11项,投资金额为387万美元;同期台湾大陆投资项目中,属于大陆承诺的早期收获优惠共计36项,投资金额为977万美元。

两岸之间协商机制具有两岸独有的特色,对于台湾来说,ECFA带给台湾中小企业的利是众所皆知的,ECFA的签署使两岸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台湾GDP成长、台股上涨等。

然而在保障台湾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协调两岸贸易和投资的相关机制,使得达到对台湾最大利益。

总之,台湾今年倘若能如“主计处”所预估将有5.04%的高经济增长,那么出口绝对功不可没,而其中受益于ECFA早期收获清单减税效果更是十分明显。

期盼两岸ECFA早期收获清单能够具体实施以及各项后续协议都能积极展开,辅以全球招商计划,那么台湾经济必将步入稳定增长期。

陆资企业大有可为投资台湾空间巨大      陆资企业投资台湾本身仍然大有发展的空间。

陆资企业目前境外投资的动机看,基本以寻求资源、技术与市场三项为主。

表面上看,台湾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的岛屿,高新技术又被台湾视为禁脔,岛内市场也不具备足够的开发吸引力。

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只要善加利用,台湾陆资企业来说,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具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基础与诱因。

首先,台湾人力资源丰富。

台湾人力资源虽然在数量上实际上只有1000万左右,但其素质高,这不仅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上,更体现在其对实用技术的掌握与技艺能力上。

相对于大陆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大军,台湾人力资源主要以技工为主,并且拥有将理论与技术实用化、商品化的自觉性和丰富经验。

其次,台湾企业界高度重视技术商品化能力,其产业实用技术与制程工艺是其赖以搏击世界市场的强项。

欧美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经过台湾企业改造后,成为与传统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链运转模式,这种能力正是多数大陆企业所缺少的。

第三,台湾市场是贴近欧美发达国家的中文化市场。

与香港、新加坡相比,台湾市场不仅规模要大得多,而且还是纯中文化的市场,同时,由于多年致力于与欧美国家接轨,台湾市场欧美化程度相当高,可以说是为陆资企业提供了一个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进军前的试验场。

有意向全球发展事业的陆资企业可以通过在台湾经营与拓展市场,学习与获得宝贵的经验,畅游世界,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虽然从现状看,目前开放陆资企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都是一些竞争性强,条件不佳,获利困难的领域,但只要陆资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质量与服务为第一优先,在岛内立足并取得良好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毕竟两岸间不存在语言与沟通上的实际困难,比香港市场以粤语与英语为主,有先天的优势。

相互减税促进贸易产业整合发展共赢      近十几年来,两岸贸易特别是台湾大陆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0年两岸贸易增长高达36.9%,其中台湾大陆出口增长35%,对台湾经济突破10%的高增长率贡献卓著。

综观2011年台湾大陆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其中ECFA的签署和生效在信心面和实质面的助推作用显而易见。

就ECFA早期收获货品清单降税实施情况来看,自元月1日启动以来半年时间里,其对两岸货物贸易的促进效应已初步显现。

大陆方面统计,货物贸易方面,今年1―5月份,两岸享受ECFA早期收获优惠关税待遇的产品货值共18.86亿美元,关税减让额共3.26亿人民币;其中台湾出口大陆货品值15.61亿美元,享关税优惠2.81亿元人民币。

而据台湾方面的数字,1—4月,台湾大陆出口增长17%,而ECFA早期收获清单所涵盖的项目,增长高达30%。

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不仅是相互减税、促进贸易,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两岸产业整合,提高两岸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5月18日在福州隆重开幕。

由于正值《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又是ECFA实施首年,还是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台湾“黄金十年”的起跑之年,在众多历史机遇的交织下,外界对此次海交会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海交会前身源于1994年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从1999年起改名为海交会,每年5月在福州市举行,内容涵盖两岸合作、区域协作、商品交易、项目招商、经贸研讨、文化交流等方面,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

海交会一年一度,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但并未因成为常态性交易会而流于形式,每年各有特色和亮点。

今年1月ECFA早期收获清单正式生效,这次海交会的主角显然非ECFA莫属。

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ECFA成效已初步体现,今年第一季度两岸贸易同比增长近两成。

可见,ECFA正进一步扫除两岸经贸往来障碍,其带来的效益正实实在在传递到两岸企业手中。

根据ECFA规定,大陆出口台湾的267种产品和台湾出口大陆的539种产品可享受降税优惠。

而这次海交会特别为这800多种产品设立展销专区,让人们可一睹这些低税或免税产品的“庐山真面目”。

以往的海交会也曾展示来自宝岛的优质产品,例如蔬菜、水果、鱼类、大米等渔农品,但种类单一、形式分散。

今年则以“晒冷”方式,专辟1000平方米会区,展销农产品、石化、机械、纺织和运输工具及电子电机、运动医疗器材、小家电等类别的产品。

这种实物展销系统地向两岸企业提供降税品的数据,令买家在一个地方就可了解到多数产品的外形和功能,从而节省不少时间和金钱。

海交会这样大规模的ECFA产品展销会,无疑为两岸企业带来巨大商机,有利于深化两岸经贸合作。

有业界人士指出,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不仅是相互减税、促进贸易,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两岸产业整合,提高两岸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两岸不少中小企业可能因ECFA的减免税条款而赚到“盘满钵满”,但如果仅满足于“单打独斗”,难保有朝一日不会被吞并,因此应利用大陆资金多、市场大的优势结合岛内先进技术,共同把产业做强做大。

两岸签署ECFA后,正朝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现在日韩企业已担忧,将来一个连接两岸的中华经济体将全面形成,即“Chiwan”,在“1+1>2”的效应下,竞争力大增,外企难与两岸企业争锋。

海交会已为两岸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贸易平台,希望今后能在推动两岸产业链纵向整合和塑造产业集聚效应上多给企业出谋划策,提升两岸产业共赢世界的能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