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摘要] 目的: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采取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心理护理”、“合理氧疗”、 “镇静止痛”、“饮食护理”、“心电监护”、“排便护理”、“重视恢复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多种方法进行护理

结果:整个护理程序完成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

结论:加强对患者康复指导对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康复指导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与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过度疲劳,是否就诊及时,知识缺乏、生活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加强对AMI患者康复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资料  我科1999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2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46例,女6例,年龄40~80岁,好转31例(59.6%),治愈20例(38.5%),死亡1例(1.9%),总有效率为51例(98.1%),平均住院日为19 d,对52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2康复指导的内容  2.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指导患者发病后1~3 d,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告诉患者及家属这样做的目的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那些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并不剧烈的患者更应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绝对卧床期后,根据患者病情、耐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2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期,医护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积极挽救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深受广大患者家属的称赞,但有时却忽视了恢复期及出院前的心理护理,如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

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和顾虑,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积极的配合治疗,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情绪激动,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以充分保证患者休息

2.3合理氧疗  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6 L/min为宜,疼痛减轻和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 L/min,维持1~2 d。

2.4镇静止痛  疼痛时嘱患者不宜紧张,不宜用力屏气,应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

2.5饮食护理  因患者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加上绝对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最初2~3 d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着病情缓解逐渐过渡至半流食、软食和普食,合理搭配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高热量、含纤维素且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2.6心电监护  连续心电图、呼吸、血压、脉搏监测3~5 d,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