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作者:孙元莹,李志军,王今达。

【摘要】 简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肠道屏蔽功能在多脏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从“肺与大肠表里论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基本情况和临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中医中药; 肺与大肠表里; 整体观念。

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各种创伤和感染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 MODS的终末阶段,也是其造成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经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MODS与过度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密切,早期防治 SIRS对预防 MODS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2]。SIRS又称为脓毒症。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急性肺损伤(ALI)在 MOD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SIRS是MODS的始动原因[2],就其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都决定了肺脏是 SIRS起病的首要受累器官肺脏是唯一接受全部心排出量的器官,首当其冲地受到循环中炎性细胞和介质的损伤,肺脏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血管内皮细胞在局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肺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损伤性炎性介质,肺局部的趋化因子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造成损伤。因此在 SISR中肺脏是最早受累的靶器官[3]。ALI是 MODS在肺内的具体表现,在 MODS发病过程中,ALI出现的最早,而且发生率最高,并且贯穿于 MODS的全过程。因此积极治疗 ALI对于防止 MODS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防治 ALI途径很多,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证明,最行之有效的首推通腑泻下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提出根据祖国医学“肺与大肠表里”学说来论治 MODS,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满意[4]。

1 “肺与大肠表里”学说中医立论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联系,一阴一阳表里相对,脏腑阴阳表里相合。虽然肺与大肠一上一下相距较远,不象脾胃那样密切,但是就其经络来讲,肺经之脉通过大肠经的脉络,大肠经之脉络也上连于肺,故有“肺脉络大肠上膈,在肠脉络肺膈。”之说,说明二者表里相对。因肺主气,居高临下,以节制全身之气,主气机的升降,而大肠传导功能,必须接受肺气与肺中之水液,还必须有赖于肺的肃降才能完成排泄糟粕的作用。如果肺气受病不能下降于大肠,或大肠受病障碍于肺的肃降,均能使手太阴肺经经气流通不畅而致病,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这说明大肠之气闭塞不通,上逆可为咳嗽、气喘。如大肠之气机通畅则有利于肺的肃降,对于肺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故在咳嗽上气病中,有的需要利肺气,有的需要在利肺气的同时通大肠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哮喘等呼吸道病变患者经常会伴有大便秘结等表现,研究发现[5],过敏或非过敏哮喘患者肠黏膜渗透性显著升高,同时还发现哮喘患者肠道出现了同气道相似的炎症改变。胚胎发育学也证明,消化管与呼吸道及腺体的实质大多来源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肠道表面活性物质被认为具有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同的特征,即抗微生物、抗炎、调理吞噬和润滑功能,并且是肠道中最早产生免疫效应的活性物质。

2 肠道屏蔽功能在 MODS中的作用。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内毒素的生产地和储存库,正常情况下,生理功能完整的肠黏膜对肠道中的细菌内毒素构成屏障作用,使其不能进入机体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6~8],肠道不仅是 MODS的靶器官,而且是 MODS的重要启动因素。在创伤和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大量的细菌内毒素经过门静脉和肠系膜进入体循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经过门静脉和肠系膜进入体循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并激发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的连锁反应(有学者将肠道称之为“创伤性多器官衰竭的起源”)。因此,急性危重病原体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可以有效改善营养状态,而且对于截断其病势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多脏器衰竭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肠道的菌群异位在MODS中的发病率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死于MODS患者有30%找不到感染灶,但是经过培养发现血液中存在与肠道相似细菌。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今达教授就成功制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并且诱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实验证实了“肺与大肠表里”的客观性。

3 ALI与 SIRS和 MODS的关系。

炎症反应本来是机体对抗外来致病因素侵袭的保护性反应,但若过分强烈,机体炎症反应失去控制,必将导致内环境稳定失衡,细胞凋亡,免疫抑制,脓毒症休克,器官功能不全[1],即机体在遭受细菌内毒素的攻击下,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从而过度表达、产生和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涌入体循环,从而产生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S2SR),这种炎症反应不断自我加强,以至于失去控制,最终导致 MODS,引起 MOF和死亡。

在机体出现过度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肺泡上 Ⅱ型上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效应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 S2SR。S2SR早期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等向炎症区域趋化、游走、聚集,故肺脏细胞引起呼吸爆发,出现肺不张、动—静脉分流和难以纠正的低血氧,均是导致 MODS的重要原因。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LI出现最早、发生率最高,贯穿于 MODS的全过程,是 MODS重要组成部分[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