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侧切术在助产中的观察与护理

摘 要 目的:通过改变侧切角度、长度等方法以达到减轻产妇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经济负担。

方法:正常分娩的会阴侧切产妇200例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0例,传统组运用传统侧切术,改良采用改良侧切术,观察两组产妇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情况。

结果:改良组伤口愈合率高,疼痛感轻,肿胀率低,明显优于传统组。

结论:改良切口小,缝合时间短,出血少,明显减轻产妇痛苦和不适,很好地保障了产妇的身心健康。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助产 改良 愈合      会阴侧切为较常见的产科手术,通常在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能避免,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时采用【sup】[1]【/sup】。

2010年4月开始采用改良侧切术,现回顾性总结分析传统侧切术与改良侧切术对产妇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收治正常分娩的会阴侧切产妇200例,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100例产妇采用传统侧切术,年龄18~32岁,平均25岁,孕周39.42±1.48周,新生儿体重3320.30±307.90g,100例产妇采用改良侧切法,年龄20~34岁,平均27岁,孕周39.65±1.04周,新生儿体重3310.58±387.81g。

方法:逢单日采用传统侧切法,双日采用改良侧切法,两组均采用侧切法。

传统采用传统侧切法:在胎头拨露时按常规消毒外阴,铺好无菌巾,1%利多卡因20ml行阴部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胎头一着冠,趁宫缩间歇,伸两手指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置入剪刀一叶,至阴唇后联合正中开始左侧45°(会阴高度膨隆为60°)角1次剪开会阴,长4~5cm,切开后纱布压迫止血,在宫缩间歇娩出胎儿,胎盘娩出后检查完整,用2—0肠线连续缝合黏膜,对齐处女膜环,在舟状窝处结扎。

间断缝合会阴肌层,丝线间断缝合皮肤【sup】[2]【/sup】。

缝合完毕常规行肛查。

4~5天拆线。

改良采用改良侧切法:消毒、麻醉方法同上。

准备接生前,必须准确估计胎儿大小,会阴条件及阴道分娩难度,清楚胎方位,把握切开角度、时机,在会阴充分扩张,高度膨隆,估计1~2次宫缩胎儿即可娩出时以40°~45°角剪开会阴2~3cm,剪切开时,剪刀尖向母体外下方挑起,剪刀面应与组织切开面垂直,防止切开组织两面长短不一。

若胎儿较大,会阴条件差,可在切口末端,稍向外延长切口1~2cm。

接生时注意保护会阴,让胎头以最小径线缓慢通过产道避免切口延长延伸。

胎盘娩出后检查完整,缝合切口同上。

缝合时不留死腔,松紧适宜,保持术口清洁,平整和干燥,缝合完毕行常规肛查后即用0.5%碘伏纱块持续湿敷术口2小时【sup】[3]【/sup】。

3天即可拆线。

切口疼痛评估标准:轻度疼痛:卧床及注意力分散时不感疼痛仅坐及行走时感觉轻微疼痛;中度疼痛:注意力分散不能影响主观感觉,坐卧及行走时均感觉疼痛,但可以忍受;重度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坐及行走,卧床及翻身均感觉疼痛,影响休息及睡眠【sup】[4]【/sup】。

切口肿胀观察标准:与皮肤健侧相对照,肉眼目测切口处皮肤肿胀的高度与范围的方法。

轻度肿胀切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1cm以内,范围2cm以内;中度肿胀:水肿高度>1cm,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   2 傅才英,吴佩煜,翁霞云.手术学全集妇产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302—305.   3 李海筠.会阴侧切伤口碘伏湿敷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12—918.   4 陈印璇,陈婉新.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会阴侧切伤口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15(12):91—92.   5 叶桂香.30°会阴切口肿痛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9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