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访谈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访谈作为一种充分融合网络和电视等多媒体优势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网民欢迎。绍兴网十分注重品牌建设,在成立之初就开办了《交流节目,自2006年12月23日开通以来,已举办了113期节目,邀请300多位嘉宾参与,吸引了数千万人次的点击观看。

交流》采用现场直播为主,主持人嘉宾网民三方网上互动对话的结构方式,力求在平等、亲切、朴实的环境和气氛中自然沟通,互动传播。网友可以在任何时间收听收看,对探讨的问题现象发表评论,通过讨论、争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作为绍兴网重点培育的一档品牌节目,已在省内外新闻网站视频原创节目中具有一定影响。8月8日,绍兴网邀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人民网、东方网、浙江在线、中国宁波网等有关领导、专家“论剑”,探讨网络访谈的发展问题。

问政——扩大影响力。

2008年,在网络界最轰动的莫过于胡锦涛总书记走进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了。而在浙江网络界也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就是浙江省委常委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题,相继走进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与网友开展互动交流

2009年初,浙江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市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市领导干部要确定时间和主题,走进当地新闻门户网站网友在线交流。此后,浙江11个地市新闻网站的领导访谈如火如荼地展开。

绍兴网作为绍兴市级唯一的新闻门户网站,从5月底到7月初。相继组织7位绍兴市委领导走进绍兴网,围绕绍兴市委确立的“迎难而上加快转型升级,创业创新推进科学发展”主题,分别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线交流活动,并回答网友普遍关注的各类热点焦点问题。网络两端,市委领导与广大网友敞开胸怀,务实对话。

绍兴网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本地的大事要事,组织访谈节目,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桥梁”作用。例如,《交流节目已经连续三年在“两会”中邀请代表、委员与网民开展对话。并重点选择网民最为关心的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交流”,同时还把访谈中得到的有关“新闻”摘编出来,作为原创新闻在网上刊发。

7月下旬,学习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绍兴网组织绍兴的开发区、教育、民政、卫生、建设、交通等12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走进演播室,以新区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为主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融合——提高承载力。

作为网络访谈节目,如何有效地实现多媒体融合?首先,体现在话题征集上。如绍兴网“交流节目在每次访谈前,提前在相关报纸、手机报发预告消息,通过热线电话、论坛征集意见、帖子。

其次,要做好后期内容的整理发布。绍兴网充分发挥宣传部主管、报社承办、广电协办的体制优势。积极利用和挖掘《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天天商报》三张报纸和绍兴广播电视台的资源,逐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在访谈结束后,将网友、市民与嘉宾谈话内容整理发表在报纸和广播、电视上,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今年,在绍兴市委领导系列访谈节目中,以绍兴网为中心,绍兴相关的报纸、广播、电视都作了立体式报道,网站人气也急剧上升。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说,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呈现出主导性、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传统媒体引导力很强,这是其优势所在。新媒体构建的舆论场有多样性、自发性、情绪性、广泛性、参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带来的互动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没有的。这两个舆论场有很大的互补性,应该去联动和融合,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真正的舆论新环境。

草根——增强吸引力。

领导访谈有利于提升网站的影响力,但是不是因此就有了吸引力呢?围绕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展开网上访谈,是绍兴网“交流节目的一大特点。200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应邀到绍兴文理学院以学术讲座为主的风则江大讲堂作报告,“盛况”空前。但之后却有网友绍兴网论坛发帖质疑:“于丹没有改变其肤浅、缺乏深度的本质,文理学院的学术讲座请于丹讲学请错了”。此言一出,在网上立即引起热议,短期内该帖跟帖数达300多条,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绍兴网抓住这一社会热点话题,邀请有关专家、网友作客“交流节目,共同探讨“于丹现象”。通过嘉宾们的讨论,积极引导网民在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创新绍兴的传统文化。

去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不久,绍兴网“交流节目在第一时间将绍兴籍奥运赛艇卫冕冠军孟关良、他的妻子小孩及启蒙教练请进演播室,制作了一期《奥运冠军孟关良家乡摆龙门》的访谈节目。面对家乡父老,孟关良真情实语,透露了不少在生活训练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节目的及时性、接近性和人情味。因此,该节目吸引了省内外不少媒体的关注,其中不少精彩内容被转载摘发,本期访谈还获得2008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

高考、中考年年举行,各级媒体都充分关注。去年,绍兴网除了整合好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外,将重点放在中、高考结束后试题的分析点评上。从6月10开始,网站每天请两位老师,在《交流节目中点评各科试卷,分析命题趋势,指导学生今后如何复习应考。访谈结束后,又将访谈内容发到网上,便于网友随时浏览;并将要点整理后发在《天天商报》教育版上,彰显了报网合作的优势。在一个月时间里,连续举办中、高考十二期直播节目,这在绍兴网开办以来还是第一次。其它如消费维权、创业就业、投资理财等热门话题绍兴网都予以充分关注,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作介绍指导,“交流”因此而成为吸引网民关注的重要载体。在绍兴网做过的100多期节目中,涉及民生方面话题占三分之二以上。

贴近——访谈的立足点。

访谈节目的崛起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一大新景象,它借助于现代传播手段,将人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以人与人之间亲切、自然、真实的谈话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始于本世纪初的网络视频访谈节目,更多的是对电视访谈节目的模仿,但因其比电视访谈更具即时、互动、直观、草根的优势,而赢得更多网民的喜欢。因此,我们在做网络访谈节目时必须始终立足于平民化,要突出网络的“普通”,用贴近性去吸引网民来关注访谈节目,关注网站的内容。

首先,主持人可以更“普通”。网络主持与电视主持略有不同,不必长得有多帅、多美,不需要普通话说得最标准,不需要主持得有多专业,重要的是他(她)要做好与嘉宾网民的沟通,引导嘉宾说出网民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内容即可。当然,绝大多数。

网络访谈因为采取现场直播方式,所以,面对在线随时提问的网民,需要主持人具备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还要同访谈嘉宾在思想上能产生撞击,更需要从网民的角度向嘉宾提出一些普通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网络主持人更显平民化,其真实的身份可能是记者、编辑、社会学者等等,有时干脆就是个普通的网民。凤凰网的网络访谈节目《凤凰非常道》曾特邀“麻辣”记者何东先生担纲主持,以泛文化、泛社会视角,同嘉宾探讨天下大小话题绍兴网《交流节目主持人也并非专业人士,而是只当过三年记者的“业余选手”。网站其他的记者、编辑及有关部门的业余主持人都客串过《交流节目主持人

其次,访谈嘉宾宜“身边人”。电视访谈节目嘉宾以名人名流为主,因为观众听名人讲述的欲望远远大于一个普通的“身边人”。而网络访谈嘉宾不必那么苛求,可以没那么“耀眼”。《交流》做过访谈的主要还是普通的政府官员和工人、农民、居民、老师、学生、民警、出租车司机、证券分析师等群众,嘉宾的平民化,更具亲切感,更容易消除与网民的距离,更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再次,访谈内容要趋向“大众口味”。网络访谈,注重嘉宾网民场上场下的互动。因此,在设计访谈话题时更要满足网民获取某类信息的需求,或是嘉宾网民相互间便于探讨的某个话题。有的是阶段性的热点问题,有的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访谈内容不能过于高深莫测,否则就会影响讨论的热度。

互动——网络的生命力。

互动网络优势之一。网络访谈更要注重直播时的互动性,如主持人嘉宾互动,现场网友嘉宾互动,在线网友主持人嘉宾互动等等,形式更轻松活泼。可以说自主、互动网络访谈有别于电视访谈的特点,这是网络访谈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节目编导和主持人在设置话题,挑选嘉宾,现场对话时要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人民网社区管理部主任刘红提出,网络访谈要特别注重与网民互动,如果这期访谈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可能是互动环节出了问题,互动不够所致。

一是话题互动性。访谈时设置的话题要吸引人,要使各方都有话可说,可展开来讨论,甚至适度的争论。如今年3月我们根据晚报上的一则小区里的汽车报警器扰民的社会新闻,邀请车主、该小区居民代表及采访该新闻的记者一起到网站演播室,做了一期《一桩文明小事的背后》,话题很普通,任何一个市民都能就此话题说几句,反响就很强烈。通过互动讨论,形成了车主、居民都要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优美的小区环境的共识。

二是形式的互动性。网络访谈自由活泼,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视频画面要求也没那么高,更没有时间上的严格要求。正因如此,它可发挥、可创新的空间更大。根据内容需要,网上网下互动主持人网民嘉宾互动,录播与直播结合,采访画面切换等都可灵活运用。我们网站直播室约100平方米大小,根据访谈话题嘉宾的不同,我们设计添置了三套不同的访谈桌椅,可以分别适应领导访谈类比较庄严的话题,一对一的专题探讨,一对多的轻松话题等不同的“互动”需要。

三是传播的互动性。网络访谈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主导社会舆论,还必须注意与报、台、手机等其他媒体的互动融合。如随时关注兄弟媒体的新闻,以寻找话题;直播访谈前,通过兄弟媒体发布预告消息,吸引大家收看;直播时,邀请兄弟媒体共同报道,拓展访谈本身的空间和影响等等。只有多媒体传播融合,网络访谈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