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 “歪帽”朱疙瘩

“文革”中,几乎每个农业大队都有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疙瘩凭着一副好嗓子,也进了文艺宣传队

宣传队队员全脱产,享受大队干部的待遇。

从披星戴月干农活到全脱产,朱疙瘩真有一步登天的感觉。

因此暗暗发誓,要在宣传队扎下根,把火红的青春献给文艺事业。

然而,朱疙瘩很快就发现,要在宣传队扎根并非易事。

因为进宣传队的,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而且个个都是俊男靓女。

相比之下,尖嘴猴腮的朱疙瘩就成了丑八怪。

当初宣传队选人的时候,是把朱疙瘩当反派角色选入的,比如演个栾平、刁小三什么的。

宣传队成立之初,还没有能力排演样板戏,演出以歌舞为主,再配一些对口词、数来宝之类。

这样,那些俊男靓女就派上了用场,天天都有登台的机会,朱疙瘩则被晾在了一边。

疙瘩暗自着急。

照这样下去,别说扎根了,只怕用不了多久,就得卷铺盖走人。

正在这时候,朱疙瘩终于等来了一个上场的机会。

那天晚上演出,有一个《解放军帮咱搞三夏》的歌舞节目

当时正是三夏大忙,这个节目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8个解放军战士头戴红五星军帽,身着白衬衫绿军裤,脖子上搭一条雪白的毛巾,载歌载舞,模拟收麦打场的火热情景。

报幕员已经报出了节目,偏偏其中一个俊男突发急性肠炎,蹲在厕所里起不来。

宣传队的刘队长只好临时换人,让朱疙瘩顶了上去。

疙瘩何等激动啊,来宣传队已经两个月了,终于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

也许是过于激动了,前边的队员已经鱼贯出场,排在最后的朱疙瘩却一头撞在了边门的门柱上,把军帽给撞掉了。

眼尖的观众捕捉到了这一幕,立刻有“嘘”声响起。

疙瘩慌乱中抓起军帽重新戴在头上,却把军帽戴歪了,一边高一边低不说,那红五星也没有对着眉心,而是对着了眉梢。

这么一打扮,他就不像一个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士,而像一个吊儿郎当的二流子!台下“嘘”声一片,还有人高喊“歪了,帽歪了”!观众都盯着他,朱疙瘩借着一个弯腰割麦的动作,很自然地把军帽扶正了。

长相英俊、身材挺拔的刘队长是这个节目的领舞兼领唱,瞥见朱疙瘩歪戴着军帽上场,当时就气炸了肺,本想给朱疙瘩一脚让他长长记性,可惜他们一个在队头一个在队尾够不着。

无奈,刘队长只好做出满脸灿烂的笑容,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和嘹亮的歌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忘掉对朱疙瘩歪戴军帽的记忆。

疙瘩戴正军帽以后,和其他7个俊男配合得相当默契。

那时候全国学习解放军,农民伯伯对子弟兵也挺有感情,看戏的观众就有一些是军属。

因此,这个节目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节目是独唱。

趁着这片刻工夫,刘队长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批斗会,黑着脸训斥朱疙瘩:往轻处说,这次事故暴露了朱疙瘩对工作的粗心大意;如果上纲上线,那就是对亲人解放军形象的恶意歪曲和损害!责令朱疙瘩回去以后写出深刻的检讨。

不知不觉中,演出进行了3个小时。

全体演员上场,高歌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然后报幕员出列宣布:演出到此结束,祝大家晚安!   然而观众并没有退场,他们在等着看“找戏”。

所谓“找戏”,是旧社会留下的习俗,也就是正场戏之外,剧团免费赠送的小段子。

“找戏”由观众演员,被点的一般都是观众喜爱的演员,都有一些拿手戏。

土生土长的宣传队,也承袭了这一习俗。

宣传队里的俊男靓女们,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粉丝”,所以大家都未卸妆,等着重新上场唱“找戏”。

今天晚上却有些出人意料,竟有观众大呼:“歪帽,来一个歪帽,来一个!”“歪帽”是谁?短暂的静场过后,大家都意识到,所谓“歪帽”就是朱疙瘩,是有些观众送给朱疙瘩的外号。

戏台下的人群也突然兴奋起来,爆发出海啸般的声浪:“歪帽,来一个歪帽,来一个!”   观众异口同声地点一个演员,这是宣传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其他队员都围着朱疙瘩表示祝贺时,刘队长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观众如此起哄,不是在审美,而是想看朱疙瘩继续出洋相!但是,他又不能拂了观众的意,因为宣传队是靠这些观众用工分养着的。

那就只好让朱疙瘩上场唱“找戏”,不过他冷着脸交代:“给我留点神!”   朱疙瘩上场了,对着乐队施了一个礼,小声说:“《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

”音乐声起,前奏开始,形象猥琐的朱疙瘩突然像换了一个人,只见他探腰引首,身体前倾,双手一逮一逮的好像握着马缰绳,整个人犹如一匹矫健的骏马满场奔驰,把人的想象带进了辽阔的草原……一个圆场刚跑完,台下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掌声把刘队长和其他队员都吸引到了两个边门,他们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平时这个节目宣传队最漂亮的两男两女4个队员包了,男的有阳刚之气,女的有阴柔之美,把这段舞蹈跳得美轮美奂,令观众大饱眼福。

想不到这个朱疙瘩一人独舞,竟然刚柔相济,舒展自如,难怪观众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队员们不解的是,一般的群舞刘队长还让朱疙瘩跟着练练,以便做替补队员应急。

可这段舞蹈从来没有让他练过,他是如何跳得这么出色?   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边呢。

舞蹈结束,朱疙瘩开始引吭高歌:“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朱疙瘩刚一张口,掌声就如潮水一样扑面而来。

疙瘩的嗓门之亮,音域之宽,很是出人意料。

到了第二段,朱疙瘩突然捏着嗓子改唱女音,歌声清丽婉转,像一股新风吹过人们的心头,使燥热的夏夜也变得清凉。

宣传队的人都愣住了,谁也想不到朱疙瘩还有这把刷子!   一曲终了,朱疙瘩鞠躬退入幕后,观众掌声却追着他久久不肯停下来,还乱七八糟地喊着:“歪帽,再来!歪帽,再来!”   朱疙瘩大汗淋漓,再次谢幕,并指指自己的喉咙,表示把观众的情领了,但是嗓子受不了。

队长本来打算第二天向大队革委会汇报一下,把朱疙瘩赶出宣传队的。

可今天晚上朱疙瘩唱“找戏”成功,只好打消了念头。

不过,虽然把他人留了下来,但是并没有把他当成台柱子培养,仍旧把他当成一个替补队员

但自从朱疙瘩唱了一曲《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以后,广大观众却记住了他,每次到了唱“找戏”的时候,第一个被点名的肯定是朱疙瘩

当时的流行歌曲――只要是收音机里播过的,朱疙瘩都能唱,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不论男女,学谁像谁。

更绝的是,虽然朱疙瘩的形象不怎么样,但却偏爱学唱样板戏里英雄人物的唱段,同样是学谁像谁,惟妙惟肖。

一时声名鹊起,成了唱“找戏”明星。

一年以后,县里的文工团到各农村文艺宣传队演员

队长宣传队员,人家都没看上,独独选中了“歪帽”朱疙瘩!朱疙瘩一步登天,有了工作,有了工资,还吃上了商品粮。

30多年以后,已经退休了的朱疙瘩爱回村里转转。

一次,当年宣传队的几个老哥们儿相聚,几杯酒下肚,刘队长说:“歪帽歪帽,当年你歪戴军帽上场,那可是政治事故。

我没有上纲上线处理你,你老小子倒是因祸得福,临了还弄了个国家二级演员,退休了一个月还拿两千多!”   朱疙瘩也喝多了,酒后吐真言,把自己的老底亮了出来:“我那是故意把帽子碰掉、故意把军帽戴歪的。

不然观众咋能记住我,咋能点名让我唱‘找戏’?如果不唱‘找戏’,谁知道我的嗓子那样亮、身段那样好?”   刘队长愣了一会儿,突然哈哈笑道:“老辈人说‘歪戴帽,有材料’,这话一点不假呀!喝,喝酒!”   (责编 何 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