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制备方法及装置的改进

【关键词】 滴丸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滴丸制备装置,对滴丸制备工艺进行 研究 改进,建立一套新的工艺 方法 。方法通过对多种滴丸剂型用此装置进行制备实验。结果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制备滴丸,圆整度好,表面光滑,色泽均匀,质地软硬适中,滴丸成形率高。结论此滴制装置及方法与传统装置及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工序少,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且产品外观好,丸重差异小,剂量准确,产品质量易控制,对 工业 化生产和临床 应用 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毕业论文。

关键词:滴丸滴制速度;冷凝液;梯度冷却 代写论文。

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由于熔融液滴在冷凝液中界面张力作用而收缩成丸,随后冷凝成固态而制得。滴丸剂是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具有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质量易控制等优点[1]。因此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治疗 ,滴丸因其剂型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但由于在工艺和设备方面还不尽配套,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丸重不易控制,园整度差,冷凝温度不易控制等不足。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上,滴丸剂的研究和实验均不能较好的开展,使滴丸制备受到了限制。为此,我们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融入教学,对此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制备装置的改造本着简洁、易操作、能普及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考察了基质的配比、滴距、温度冷凝液等因素对滴丸指标的 影响 ,对传统的滴丸制备装置进行大胆的革新改进,开发出了相应新的滴丸制备装置改进滴丸制备方法。 代写论文。

1 制备装置改进

1.1 改进后的装置见图1。 代写论文。

1.2 保温设备的改进采用球形冷凝管加超级恒温器进行保温。 毕业论文。

1.3 滴管改进滴管的口径大小直接影响滴丸的大小,因此在滴制过程中我们根据丸重的大小,用直径适宜的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拉制滴口直径为1.3~1.4 mm的滴管,其滴制滴丸重量为15 mg左右,符合要求[2]。

毕业论文。

1.4 冷却设备的改进调整了直型冷凝管的高度,高度不够,滴制过程中滴速过快,易使滴丸产生链球状或哑铃状,且在接丸器中粘连,结团。因此我们加长了冷凝柱的高度,采用了90~100 cm的冷凝冷凝,延长了滴丸冷凝柱中的运行时间,有利于滴丸的收缩成型。

1.5 接丸器的改进采用与直形冷凝管相匹配的平低烧瓶作为接丸器,烧瓶外为冰浴槽,内盛冰盐块,这样就形成了梯度冷却,可有效避免滴丸形成过程中拖尾现象[3]。 论文网。

1.6 滴制设备的改进传统的装置采用注射器进行滴制,不易控制滴速,且混融液较粘稠,容易堵塞针栓,新的装置我们采用带有调节开关的滴管进行滴制,这样可根据丸重的大小自行拉制滴口口径不同的滴管,比较容易控制滴速。

论文网。

1.7 熔融液保温装置改进传统的装置药液保温是在装置外完成,装置温度不易控制,温度低,药液的黏滞度大,滴制速度慢,丸重增加,丸重差异大[4];温度高,药液变稀,滴制口滴出的药液成线状,而非滴状。新的装置药物与基质的混融液在装置利用超级恒温保温保温,这样容易控制保温温度制备出的滴丸丸重较为理想,丸重差异小[5]。

代写论文。

2 制备方法的改进

代写论文。

2.1制备方法接通超级恒温水浴泵电源,调节温度至所需的药液保温温度,将水导入球形冷凝管中,然后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悬浮于适宜的熔融基质中,充分搅拌,倒入球形冷凝管中[6],待基质中气泡溢尽,同时开启直形冷凝管的注水开关,平底烧瓶外用冰盐水冷却,调节滴出口开关,使滴出速度控制为50~70滴/min,滴入盛有预先冷却的冷凝液的直形冷凝管中,冷凝成丸后,滴入冰浴槽中的平底烧瓶内,滴制完毕,静置30 min,再用毛边纸吸去黏附于滴丸冷凝液,干燥即可。 代写论文。

2.2 冷凝液的改进冷凝液的温度滴丸制备中非常重要。绝大多数滴丸制备冷凝液的温度要求很低,一般在20℃左右,这在实验中很难控制,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先将冷凝液放冰箱内冷藏12 h后(40℃左右)再应用,将冷凝温度控制在100℃左右,就可以使滴丸充分收缩,冷凝成型。即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又可以较好的完成制备实验[7]。

论文代写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