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甲状腺肿1例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532—01 毕业论文网   患者,女,43岁,主因“下腹痛2年,加重2天”入院,查体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彩超示:右附件区可见大小约4.0×4.3cm的不规则囊性包块,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回声区,较大者约3.0×2.0cm,透声不清,壁厚约0.2cm,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另可见1.1×1.0cm中等回声团,边界尚清。

CDFI示:周边及内部可见条状血流信号。

包块与右卵巢关系密切。

术中见:右卵巢不规则肿物4×5×6cm,内见多个肿物可见少量油脂和胶质样组织,部分质地糟脆。

临床诊断:盆腔肿物

巨检:肿物一个,5×4×3cm,已切开,呈多囊性,内容少许胶质及糟脆样物。

镜检:由成熟增生的甲状腺组织构成,滤泡大小不等,被覆扁平或柱状上皮,腔内充满类胶质状物(图1),部分囊壁内附滤泡乳头状增生(图2)。

病理诊断卵巢甲状腺肿

本例经手术切除卵巢并术后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甲状腺组织 讨论: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y,SO)是完全或主要由甲状腺组织构成的成熟性畸胎瘤,包括甲状腺瘤和/或甲状腺癌(恶性卵巢甲状腺肿)。

甲状腺类癌成分者单独分类。

SO为最常见的单胚层肿瘤,占卵巢全部畸胎瘤的2.7%,恶性甲状腺肿卵巢全部畸胎瘤的0.01%,甲状腺肿的5—10%,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

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和一些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如Meigs综合征,表现为颈部甲状腺增生、甲状腺毒性、高碘摄入率。

恶性甲状腺肿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增高。

肿瘤为单侧性,大小在0.5—10cm之间,实性,切面呈胶冻状,有时,表现为皮样囊肿内的结节,完全囊性甲状腺肿也可为绿色的胶冻样物质。

SO由正常或增生的甲状腺组织构成,与甲状腺瘤的结构类似,可为微滤泡、巨滤泡、梁状和实性。

也可出现嗜酸性或透亮细胞。

囊性甲状腺肿表现为薄的纤维性间隔内可见典型的被覆扁平或柱状上皮的滤泡

甲状腺球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囊性甲状腺肿、嗜酸性或透明细胞变异型,以及可能与Sertoli—Leydig细胞瘤混淆的梁状型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卵巢恶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与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相同,乳头状癌(85%)可见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核。

然而,滤泡性癌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卵巢甲状腺肿常缺乏完整的包膜且边界不规则。

恶性甲状腺肿只指形态上为乳头状滤泡甲状腺癌并在就诊时有卵巢外扩散者,而所谓“良性甲状腺肿病”,即使发生腹膜良性甲状腺种植者,也不影响其预后,一些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腹水、粘连及组织学上为实性结构者,可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而核分裂象增高和血管浸润(15%的卵巢恶性甲状腺肿可出现)等与预后不直接相关[1]。

卵巢甲状腺肿一般采取肿瘤卵巢切除术,术后对症治疗,对于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还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及碘放疗[2]。

参考文献   [1]Fattaneh A.Tavassoli,Peter Devilee.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M].程虹,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5   [2]丁莉,邹先进,蔡兰.卵巢甲状腺肿乳头状癌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20(8):502—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