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真正孤立中国

近来,美国积极撺掇盟友防范华为,甚至在筹备没有中国参加的七国集团扩大会议,这些都有可能得逞。然而,在世界最大货物进口国(美国)和世界最大货物出口国(中国)之间,多数国家并不想选边站队。中国仍能在广具代表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得到认可,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反,美国正式启动退出世卫组织的程序,暴露了它与欧洲的不协调。

美国一系列退群、退约动作,很多时候都是在驳欧洲的面子。一个简单的证明是,美国所退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气候协定、世卫组织、万国邮政联盟、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总部都在欧洲或是协议签署于欧洲,而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表面上针对俄罗斯,其实也是在牺牲欧盟的安全利益。

在英国离开后,剩下27国组成的欧洲联盟,仍然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经济体和第二大货物出口经济体,甚至在货物贸易总额上与中国打成平手;若再加上其惊人的服务贸易额,欧盟更是外贸量世界第一的经济体

外贸总量冠绝全球、GDP总量仅次于美国欧盟,不意外地成为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重要目标。尽管中国由于贸易顺差大、经济增速快,暂时站在了对抗美国的第一线,但不应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经济战场上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同时,也不要天真地认为,欧盟在暂时疏远美国后,就会和中国亲近。欧美关系有点像跨大西洋的夫妻关系,有北约“一纸婚书”将二者捆着,双方即便不是床头吵架床尾和,也尚未到濒临离异的程度。这时候并不是第三者插足的好时机,何况现在美国政府内部越来越频繁地对华使用意识形态词汇。

欧盟虽然偏重于经济合作而淡化意识形态差异,但不要忘记,正是欧盟4年前“挑头”不承认中国在WTO框架下过渡15年后获得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才把欧盟告到WTO,要求其放弃在反倾销时使用歧视性的“替代国”做法。

就在中国日前结束与其争讼的同一天,欧盟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试图阻止中国政府向出口商提供补贴。这一退一进,显示了中国的海阔天空—WTO成员中超过80个都认可中國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中国也已决意“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同时凸显了欧盟的咄咄逼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继英国宣布于5G建设中“逐步淘汰华为设备”之后,法国也鼓励当地运营商“避开华为设备”。德国虽然趁机加强跟华为的合作,但要求华为奉上超过竞争对手的技术;而且明年大选后,德国说不定也会步英、法的后尘。

宁愿蒙受一定经济损失也要回避政治风险的思维,在新冠疫情这个“蝴蝶的翅膀”搅翻世界经济之后,不再被视为违背自由市场原则的奇谈怪论。这也提醒我们,对等的经贸报复手段可能不再像以往那样屡试不爽。那么,对于重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应抱持更多耐心,必要时可以先行战略收缩,集中精力改善国民福祉,包括尽力接回在海外饱受疫情困扰和思乡之苦的国人。

为了降低美国社会的敌意、争取更多中立选民的好感,中国可以切入与自身和全球利益攸关、在美国国内又激起广泛争议的话题。譬如,对于美国政府以高校不愿恢复当面授课为由,威胁将变相驱逐目前在美学习的上百万国际学生,中国可以声援美国校方和受波及的学生。当针锋相对不管用时,更多的同理心必能博得舆论支持。

又如,在美国海权势在必得的非中国沿海地带,维持目前的态势,以免贻美国鹰派口实;在美国海权鞭长莫及的内陆地带,加强战略联系,巩固民间友谊。

据说,特朗普有一个云集纳瓦罗、博明、蒋濛、史达伟、余茂春等人的中国政策团队,他们在孤立北京方面殚精竭虑。但按照博尔顿的说法,特朗普本人并不汲汲于此。因此,对美国大选保持一定距离,不在候选人之间表现出明显偏好,也可防止起到反效果。

不得不反制美国时,也尽量限制在相应领域,避免于我不利的金融战、科技战全面开打,尤其提防军事冲突升级。可侧重依赖俄罗斯、中亚、非洲和东盟国家,化解与印度、日韩、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矛盾,避免四面树敌。

只要我们不犯大错,没有谁能真正孤立中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