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

摘 要: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胀和资产泡沫令百姓痛恨中央头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希腊债务危机导致的欧洲危机又不断使中国宏观政策面临尴尬。可见处理好流动性过剩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和今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金融危机 流动性过剩 高储蓄率 资产泡沫   一、流动性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本意指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循环的可持续性。金融学里的流动性泛指资产变现的容易程度。流动性一般可以通过货币总量、信贷规模和外汇储备来衡量,而市场的流动性可以从市场的紧度、深度和弹性去观察”。流动性是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体。  流动性过剩是存在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内部,与实体经济活动不相关,没有直接作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存量货币过多,是货币供应相对于实际货物、服务和资产交易的过量。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和特征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金融现象,我国流动性过剩既有世界性流动性过剩的一般表现,也呈现出中国特色的特征即流动性过剩的“二元悖论”   1.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   (1)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在当前危机任未消除的情况下更糟,欧美受危机冲击,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足,这对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实体经济冲击很大,很多中小企业不再热心搞实业,而是把巨额资金投向股市、楼市等争取巨大风险投资收益,以至于实体经济下滑,资产价格暴涨。  (2)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反映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即投资过热,国内消费能力不足,依赖对外出口,因而造成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我国长期执行的引进外资政策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对外资的吸引力,结果形成“双顺差”,中央银行只得以增发基础货币的方式收兑这些外汇,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大增。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3)CPI和资产价格高涨。过剩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使经济偏热;进入虚拟经济则会是资产价格高涨,出现资产泡沫,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房价飞涨可以得到印证。  2.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二元悖论”特征  我国流动性过剩既在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表现为绝对过剩,又在企业融资、区域发展等结构问题上表现为相对过剩,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流动性短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环渤海经济区的形成等区域经济发展资金缺口巨大;汶川和玉树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大规模援助新疆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三、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的因素。  1.全球范围内存在着流动性过剩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前,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在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对我国形成输入型的流动性过剩。目前,欧美国家任处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一片萧条,这严重阻碍过剩甚至正常资本的投资渠道。在这样的格局下,处于经济率先复苏且强劲增长阶段的中国资产自然也成为了众多外国资金的首选对象,于是全球过剩流动性被输入中国。  2.经济刺激政策的泛化是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原因。 作文 /zuowen/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影响,中央实施了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而危机又使外围市场疲软,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使得新增资金乃至存量资金游离实体经济进入虚拟经济,造成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  3.经济结构失衡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流动性过剩问题源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我国经济增长长期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相对不足,这就形成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低消费、高储蓄。在我国强制结售汇的体制下,伴随外汇储备增长而不断投放的基础货币,就演化为过剩流动性。  4.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预测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在理论上我国选择了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个目标,对资本流动实行严格控制。但在现实中,我国的资本流动呈现“单向自由化”,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加之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为了顶住持续增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央银行通过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稳定人民币汇率,使得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在全部投放的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引发我国流动性过剩。  5.金融市场结构失衡我国流动性过剩不容忽视的因素。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我国金融市场当前存在结构性失衡,金融产品品种缺乏,投资渠道单一;这导致金融市场的基础资源配置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货币市场中大量聚焦了过剩的资金,进而引发流动性过剩。  四、我国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宏观政策选择  流动性过剩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采用政策“组合拳”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采取多种措施尽快分流过剩流动性  (1)反思经济刺激政策,进行政策纠偏。  (2)尽快调整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  2.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建立吸收流动性的长效机制  (1)鼓励消费使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均衡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2)调整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系,抑制盲目的投资需求。既要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又要调整投资结构,坚决抑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的投资冲动。  (3)调整外贸政策和体制。逐步将出口鼓励政策由“过度激励”向“适度激励”转变,同时鼓励境外投资以平衡对外经济关系,减少因对外经济失衡而累积的过高外汇储备。  (4)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完善外汇占款的冲销策略和手段,分流外汇储备,纾缓外汇占款压力,从源头上遏制流动性持续增长。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参考文献:[1]丁清芬 辛志明:《希腊债务危机可能影响中国财政改革》中国日报网,2010年5月5日[2]唐双宁:《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3]张雪春:《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金融研究》,2007年第。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