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国储铜

由于有关方面采取了平仓、展期及实物交割等多种方式止损,被法庭认定的最终亏损额仍高达9.2亿元人民币。

下载论文网 /3/view—12950215.htm  2005年10月中旬的一天,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中心”)收到了某境外期货经纪公司的信用核对单。

核对单上的数据显示,中心账户上的交易资金已损失殆尽。

不仅如此,该中心此前在市场上几亿美元的获利资金也没了踪影。

这一切已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有所表现。

此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上,来自中心的不少于20万吨的铜期货空单,已被国际基金们“盯上”,一场多方对空方的“围猎”行动一触即发……   国储铜“被套”   本次国储铜事件的主角,就是国家物资调节中心和其进出口处期货业务负责人刘其兵

中心隶属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物资储备局同属国家发改委。

公开资料显示,中心职责包括按照国家储备物资年度计划及收储、出库实施方案,受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负责国家储备物资收储、出库具体实施工作,开展相关的政策性经营活动等等。

鉴于上述渊源,期货业务曾是该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刘其兵则在该中心任职并操盘海外市场

中心在海外的期货操作更被业界视为与国储局部署一致的行为。

2005年10月,刘其兵在伦敦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了约15万至20万吨的空头头寸,这批头寸交割日是在2005年的12月21日。

很快,“中国国储被套”的消息在伦敦期货圈不径而走,代表多头的国际基金们仍在对铜价走势推波助澜。

就在国际铜价不断向每吨4000美元挺进之时――国储局出手了。

2005年11月9日国储局发布的国家储备铜竞价销售公告称: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中心国储局委托,于2005年11月16日拍卖两万吨国家储备铜。

然而,两万吨铜投到市场上,好比溅起的水花,很快就被上涨的潮水淹没了。

11月17日,国际铜价收于每吨4165美元,而4200美元的历史新高触手可及。

国储局的抛售行动并没有终止。

11月23日,国储局将再次向市场抛售两万吨铜……   数次拍卖后的结果是,在“国储被套”的预期下,国储拍卖的铜价“越拍越高”,国内外铜价应声上涨。

尽管国储局声称,抛售铜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铜的需求,平抑铜价,但市场更愿意相信国储局此举是在缓解其在期货市场的损失所带来的压力。

同年11月初,国储局官员对媒体证实,中心大量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空单被套,亏损严重。

刘其兵在海外负责为调节中心从事期货铜交易的同时,因擅自挪用额度,私自开出头寸,导致企业大量空单被套。

事发后,刘其兵被抓,被判刑七年。

由于有关方面采取了平仓、展期及实物交割等多种方式止损,被法庭认定的最终亏损额仍高达9.2亿元人民币。

国储期货“缘”   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参与铜交易可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

彼时,中心通过在期货市场投机交易,收益颇丰。

时至1998年前后,期货业全行业整顿,中心也因此一度沉寂,只在国内现货市场做一些业务。

直到2002年底,出现了新一轮铜价暴涨行情,中心的身影随之又开始在国内出现,并逐渐成为市场主角。

中心一直在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从事期货交易,铜一直是该中心交易的主要品种。

由于背景雄厚,加上做多和套利手法,“中心在国内期货市场赚大了。

”有现货商如是评价。

而说到海外市场,按照LME的规定,中国国储局或者国储调节中心作为政府或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本身不具?洳斡?LME期货交易的资质。

但后来仍有包括Sempra金属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等两家公司为刘其兵代理其金属期货业务。

鉴于中心期货规模整体做得不是很大,而且一直都在赚钱,所以中心的上级部门对此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其兵早年在国家发改委供职,本次事件发生时已在中心工作十年有余,并专司进出口处的期货业务,更是国内圈内的“老期货”。

直到事发前,其本人为一直以“国储”代表自居,换言之,借用了国储局的名义,以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由于事先得知发改委和国储局早有抛铜的计划,刘其兵开始提前建仓。

可以判断,其建立空单之际,其心里的一张底牌就是,国际基金多头不知道中国准备计划几个月后抛售10万至20万吨铜。

真相与补漏   在这场多空对决中,国储物资调节中心犯了期货投资的大忌――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是刘其兵一个人。

这种情况在全球期货业都很是忌讳,即使对于一般的大型企业,他的期货业务不仅在下单和资金调拨方面不能是同一人,就连结算、财务、交易体系控制人员业都是分开的。

而更让中心没想到的是,刘其兵交易亏损背后还有个巨大的老鼠仓。

曾有相关人士估计,对应20万吨国储空头,他的老鼠仓应该在30万吨—40万吨之间。

这就难怪多头会如此花大力气挤仓(推高价格)。

谈判、交割、平仓、移仓……和任何一次交易风险事件一样,国储铜的结果也是如此发展。

按照国际谈判的惯例,本次了结方式应该按交割一部分铜,认亏一部分铜来处理。

另有绝大部分空单被移仓至2007年。

至于肇事者刘其兵的老鼠仓,由于没有国储局中心的授权,将自尝苦果。

中国作为金属铜的净进口国,中心不尊重市场规则,企图操控市场的行为是不理智的。

而且,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相关部门内部管理的混乱,缺乏完备的授权体系等问题。

有鉴于此,2006年1月24日,国储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投资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期货交易,买卖股票、外汇、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或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和境外投资。

事业单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必须严格履行投资申报审批程序。

时至2006年3月底,国际铜价仍盘旋在5000美元/吨的高位,丝毫没有向下的迹象。

彼时,中国国内企业进口铜需要比上一年多支付1000多美元的成本,而这种压力将最终转移给下游的生产型企业。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