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

[摘要]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然而,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没有做好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因此,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信用水平,我们必须从明确中小企业产权关系、建立专职信用管理机构控制信用风险、加强客户信息管理、确定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等级管理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和制度、加强销售合同的严格审核等方面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事前控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事前控制      一、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可见,加快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国家信用建设是否成功。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固定资产比重较小、信用基础不足、投资周期短的特点,使得这些企业信用风险大。

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降低信用风险。

自身信用管理不仅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还存在严重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缺陷,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调查研究发现:企业自身信用管理的欠缺和相互间信用关系的混乱与失控,是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中小企业提高内部信用管理加强信用风险,是关系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事前控制的必要性      事前控制就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事前预防,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也是中小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的工作。

1.加强事前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在信用销售前对客户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级,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销售条件。

显然,获取客户的信息,以及根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制定信用条件,其所需要的费用与派专人进行账款催讨,甚至进入法律程序所需要的费用相比要低得多。

而大多数坏账的发生是因为将过多的信用给予了不恰当的客户而造成的。

进行事前分析,给予客户与其资信条件相符的信用条件,则可有效地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从而极大地减少坏账的发生。

2.加强事前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减少事后的纠纷。

加强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是防止事后纠纷的关键。

如果事前控制不得力,不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级,就很容易产生交易的信用风险和交易纠纷,而且“地方保护主义”和“法院执行难”两大症结,导致了事后控制的困难。

一旦企业发生了坏账,向对方进行追讨时,由于缺乏通过法律手段获得债权保证这一最后的保障,因此,在整个事后的追账过程中的行为可能都不是特别有效、可行。

如果加强信用管理事前控制,就可减少事后纠纷的出现。

3.现时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事前控制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市场格局越来越明显,信用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在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信用矛盾与冲突随之严重,更多的信用问题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逐渐积累,演变成危机。

在我国由于原有的企业间三角债问题的发生,导致了企业间的信用关系恶化,以及信用文化、信用环境的异化。

这种缺乏信用的情况反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企业成为惊弓之鸟,没有现金或预付款,干脆不交易,造成交易手段的落后、倒退;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不尊重他们获得的信用,随便地付款违约或拖欠,侵蚀着其他企业的利润。

4.企业内部分工及责任,要求加强事前控制

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在开发客户和争取订单的过程中,往往基于开发业务的考虑,忽视对客户的全面考察,在缺乏对客户信用了解的情况下贸然签约,或迫于竞争压力和开拓市场的急迫心情,与信用不良客户签约,没有树立“优化客户群”的观念。

原来企业销售部门认为“客户至上”,不遗余力地争取客户,扩大销售

而实际证明,能够给企业带来回报的客户,首先必须是一个守信用客户,能够支付货款的客户

否则,这些客户企业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亏损。

而对这些客户停止销售,使他们转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不是减少自己的市场,降低自己的竞争力;相反,从长远来看,这正是降低竞争对手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使自己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

因此,加强信用管理,特别是加强信用事前控制,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正是优化客户群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三、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事前控制不力的原因      目前,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致使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增加,应收账款数量居高不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事前控制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许多企业或多或少带有国有、集体的成份,产权不清晰,经营者因此并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因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

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步伐小,改革效果不明显。

产权模糊下的企业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使个人或小集体私利膨胀,广泛存在“寻租”活动,有些企业动辄就实行破产或重组,以逃避债务。

企业信用的基础是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是各自拥有独立产权的经济主体进行产权交易的一种交换机制,信用制度以产权制度为基础,产权信用是不可分割的,产权明晰才是社会信用体系赖以运转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事前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

2.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是首要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数量急剧增加,以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企业领导不是从根本上去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水平,而是从表面上去改变结算方式,只采用现金交易或信用证交易,以提高货款收回的保险系数,其结果是应收账款减少了,销售风险降低了,但是信用好的客户也受到不应有的牵连。

久而久之,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种倾向是企业只顾交易数量和提高销售额,不管对销售风险的控制,不管客户信用状况,只要有市场,就大量赊销产品。

虽然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但企业应收账款及坏账也增加了,以致企业销售越多,则亏损也越多。

这两种倾向都反映出企业治标不治本,没有信用管理意识或信用管理观念不强的问题。

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国外,大部分企业都会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一些小企业也会有相应人员或机构,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和机构,还是沿用过去的机构模式,信用管理部门没有保持完全的独立性,表现在有的企业信用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在企业信用管理上,表现为只负责结算和应收账款的记账上。

也有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放在销售部门。

虽然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情况,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搞好与客户的关系,销售部门也不可能履行好信用管理应有的职能。

而财务部门为了控制财务风险,又容易处于保守状态。

还有的企业为了加大企业的清欠力度,专门设置了“清欠办”之类的部门,将企业的下岗职工安置在“清欠办”。

由于部分下岗职工本身素质低,敬业精神差,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不但不能完成工作,反而还与客户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使企业不该失去的客户也离开了企业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