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大学生职业规划1000字

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迫切任务。

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进而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笔者就本人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三年来的经历,谈下个人的体会。

一、政策强力扶持,招生、分配出入两旺,职业教育进入全面大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为使他们上得起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今年5月,国家出台政策,明确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纳入国家整个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6月,财政部、教育部制订了资助政策的详细办法。

资助对象覆盖所有在校一、二年级农村户籍的学生、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后,受资助学生将达1600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

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连续资助两年。

在如此重大、利好的刺激下,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今年秋季的报名更是达到了空前火爆的场面,少数热门专业学校正式报名前早已是人满为患,就是往日倍受冷落的工种,也都提前完成秋季招生指标。

相当一部分报名学生,不得不等到来年春季。

二、牢牢把握教学质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质量学校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

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近两年的扩大招生规模前所未有。

在千万农村孩子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比如学生入了校住宿一时还没着落,只好先住教室,甚至出现个别专业几周不能开课的现象。

虽然此种种只属个别事例,未必能准确反映技校扩招之后教学条件紧张的状况,但一些学校出现的学生实操课不能人人动手,只能观看“演示”,个人操作时间远远低于大纲要求等现象,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超常规的大规模扩招之后,职业学校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在质量问题上绝不能含糊,绝不能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换取扩大招生规模。

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必须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必要的教学条件、基本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坚持走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用人制度改革入手,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004年,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校开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当时,学校领导和教务科主管均认为这是促使教务科从管理、服务上更上一层楼的契机,通过教务科全员下岗,竞聘上岗,上岗人员和学校互签合同的形式,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其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合理组合教务科人员结构,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为以后教务科管理上台阶夯实了基础。

为充分发挥教务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虽然人手有限,教务上一干人除了一有时间就钻研各种教学设备,仪器及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维修外,还经常和设备维修人员一起探讨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全科上下出现了很浓的学习气氛。

一年来,教务科工作成员通过学习,绝大多数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设备维修费用,而掌握了这些技能的教务科工作人员,在为教学服务时显得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授课教案、考试试题规范化、标准化及整个教务科教学管理制度化、电子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把握市场脉搏,全力培养社会亟需的人才      车工和焊工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自建校以来,这两个专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招生,从教师人才到教学设备、教学经验底蕴很厚。

两个专业的实习教学,更是和培训基地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毕业生一进厂就能独立操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安置率几乎达100%。

身处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我市在当时开设数控专业学校还为数很少,是否上这个专业?投资能否得到回报?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工有不同看法。

学校领导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在2001年学校经费还相当紧张的时候,投资二十多万购置了教学设备。

教务科教师的学习、培训,教材选用到设备购置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三次派人到天津、北京接受培训,2002年秋季,终于开设了第一个数控专业班。

三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现在数控专业己成为我校拳头专业之一,继2005年春季满员招生后,秋季报名更是红火,这一专业报名人数达200多人,最终还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当初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务科始终把教师培训机制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大事来抓。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校内培训为主的方式,两年来,先后组织了《教师礼仪》、《英语》、《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基础》、教师专升本深造及各类专题培训十余种,教务科全体教职工人均培训2次以上。

并将教师在培训中的效果直接作为考核其业绩和评聘职称、晋升工资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的道德和业务素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六、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制度管理”的理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

定岗定编后,教务科除了每个岗位都制定相应的职责以外,在每个岗位运作的过程中,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监控和反馈体系。

如对任课教师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书写格式到每周作业的批改次数、教学进度及最后的考试内容、试题形式和成绩申报,都有相应要求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确保制度的执行。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务科日常工作安排及教学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时,充分考虑到了每位教师的爱好、情感、性别、身体状况、民族等各方面因素,力争为每位教师营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

如在教务安排各班课程前,一些教师总会把他们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教务科总是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实在有困难的,也事先把情况向老师们说明,征得他们的理解。

就是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学校近两年虽然学生人数翻两番、不断增设新专业教师数量相对不变,但教务科总能在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七、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为原则,不断探索新的分配制度      合理的奖励、分配制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还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前两年,学校对工资这块,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措施没跟上,档次没拉开,因而效果不理想,出现了部分教师不愿接课的现象。

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必须有和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建立起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格局。

基于这种想法,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精神,教务科拟定了《教务科二次分配方案》,增大了活工资占整个工资部分的比例,并将不同的课程按其教授时的难易程度,分别规定了基本课时数,并且有意识地向一体化教师倾斜,同时适当提高了晚自习、监考和出卷费用。

新的分配方案实施后,虽然期间颇有争议,但总的来看,那些职称不高、工作时间不长但上课多的年青教师的收入,和以前相比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八、以数据为基础,建立量化的教学质量评定体系      随着近年来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其家长选择了技工教育,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技工教育市场的大整合,其中一些也必然被市场所淘汰。

教学质量的优劣无疑是影响每所技校生存的关键,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定体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务科规定:   (1)新进或外聘教师必须具备任教资格。

教师证和相应的技术等级证。

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试讲。

在校教师条件不够者,除奖金系数下调一档外,限期必须达到要求,否则调离教学岗位。

(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次,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3)每学期由主管校长和各教研组长组织一次巡回听课,现场评分,结果计入教师各人的考核项目。

(4)教务科指定考试课程所用试题,并组织统一阅卷。

(5)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新教案,并提前一周由各教研组长审阅、签字。

(6)教研组长按规定检查各课程进度及作业批改情况,并填表上报教务科

(7)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对各科任课教师评议、打分。

共分6个项目,满分100分。

教务科将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任课老师。

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郑煤技校教务科建立起了一套用于评定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体系,以上所有项目都将纳入每位教师的年终个人考核中,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分值,各项分数相加,就是综合得分。

由于它几乎涵盖了教师工作中的所有环节,每人工作量多大,质量如何,确实做到了一目了然,也使每年的选优有了最重要的依据。

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确保了教学质量

三年来,我校应届毕业生双证考核合格率均在95%以上,2004年我校车工和维修电工两专业参加河南省技工学校“技工杯”技能大赛郑州初赛,分别获得团体第二和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几年来,在教务科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绝不会满足现在的成绩,而是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过程,力争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