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产品分工 加工贸易 结构升级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分工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分工的情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分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分工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

然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国际产品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际产品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产品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应对策略,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间的产品分工迅速发展起来,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分工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产品分工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某些中间产品不用作最终消费,此类货物交易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进一步生产;二是生产一种最终产品需要特定比例的中间产品相互配合。

基于此,对产品分工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一、产品分工的含义 产品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展开结构,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形象。

其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因而有越来越多国家参与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

同时,产品分工方式的组织生产,特定产品生产过程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多次流通,构成过去几十年贸易增长速度显著高于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二、产品分工加工贸易的关系 1、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 加工贸易本质从流程来看,基本上是“进口一加工/装配一出口”模式;从目的上看,进口是为了出口,而且出口制成品;从市场来看,两头在外,委托方负责/控制出口市场,而我国境内企业参与和承担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某个工序/工艺的工作;从生产角度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企业分工日益深化和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链条越来越长,单个企业只需也只能参与整个生产链条中的某个环节某种产品生产

图1为丰田公司生产汽车,就有三个层级数万家来自七个东亚国家为其专门生产加工零配件,丰田公司只需要拥有核心技术,生产核心部件,完成组装工作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加工贸易不仅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参加国际分工的一种方式。

从内涵上看,国际产品分工与对外加工贸易的定义基本一致。

因此,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分工的主要方式,而在产品分工中目前来看我国又最主要的是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

2、加工贸易能够在产品分工条件下实现结构升级产品分工条件下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可以在不同水平、层次或环节上实现:产品升级,即加工企业生产产品逐渐从简单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到复杂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和零部件;价值链升级,即加工企业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向高附加值方向转移,逐步掌握产品设计、营销、品牌等战略性环节,并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生产网络;企业能力升级,即加工企业更多地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产业升级,即加工企业敢于嵌人跨国公司高薪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通过建立与延伸国内生产网络发挥产业关联与外溢效应,促进整个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效果不断改善;区域升级,即加工贸易逐步向内地转移并逐步实现加工贸易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多元化,使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融人全球生产网络。

因此,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质就是使我国企业加工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低端环节嵌人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并不断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三、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在国际产品分工体系下结构升级 加工贸易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在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工贸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加工企业仍处在价值链低端的生产阶段,并以进料加工为主;加工贸易企业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外溢效应不明显;加工贸易我国的地区分布总体上仍不平衡。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