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问题与中国通货膨胀研究分析

美国债务问题与中国通货膨胀研究分析

美国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在5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2011年8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已获两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将继续大印美钞,等同于启动第3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调信用评级)。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5月16号到8月29号,由76.00跌至73.713,一直呈现贬值状态。2011年上半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增长只有0.85%,这样的增长率如果不能在下半年改观,美国债券的评级还会被下调,美国的筹资成本将大幅度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反观中国自四月以来,中国商品价格指数(CPI)一路从5.8飙升至6.7,通胀状况越来越严重,这与美国债务问题以及债务危机有着直接的关联。  1 美元贬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首先,美元国际结算货币,国际大宗商品多亿美元计价,从历史数据以及专家研究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也与美元汇率在总体上成负相关关系。美元贬值一般会推高全球商品价格,自5月16号到8月29号,美元指数由76.00跌至73.713,虽然中间有略微上升趋势,但仍旧呈疲软状态。与此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中原油价格上涨近40%,黄金价格自3月到8月31号截止,从1387.5美元/盎司涨到了1911.09美元/盎司。其次,美国为解救自身危机,上调债务上限,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肆释放流动性,使得全球流动性空前过剩。但是总体来说全球经济还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缓慢恢复,各国经济也是或低迷或增长缓慢,波动频繁。再者美国两党的债务上限之争,也已经暴露出美国主权债务有很大的违约风险,所以一时之间过剩的流动性又很难找到投资出口。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其风险转移、价格发现和提高流动性日益加强,当股票市场波动、美元贬值、经济低迷等情况出现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便成了资金的避风港,其自身的保值性和增值性更使得该市场成为机构和个人投机者热捧的对象。因此,过剩的流动性并未进入到实体经济中进行投资,而是有较大一部分进入了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涌入原油、大豆等资源型产品市场和部分农产品市场,从而推高其价格。 作文 /zuowen/   我国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尤其是大豆、铁矿石以及原油等资源性商品。2010~2011对外依存度分别为大豆77.8%、铁矿65%、原油55.2%,均超过50%。且国际大宗商品多为重要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即使价格高涨,我国的需求量也不会减少。因此,高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通过大量的进口传导到国内市场,推动PPI和食品价格指数上升,从而传导至CPI,引起CPI持续性上涨。  2 热钱涌入,助长经济泡沫  数据显示,在6、7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2700亿元、2196亿元。8月份新增3769.4亿元的外汇占款中,热钱占比高达55.7%。  虽然美国金融市场一直是国际资本最为集中的市场,但是次贷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一方面导致与次级抵押贷款直接相关的金融产品的价值缩水,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改变了投资者对于美国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导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同时大幅下跌并持续低迷。为了保证继续获得高收益率,国际热钱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  下面谈谈热钱流入中国的原因。  (1)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的市场预期。  人民币美元均衡利率在5~6之间但现有的人民币美元的名义汇率为6.3755远高于均衡水平。5月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从6.5125一直下跌,至9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人民币6.3772元。美元人民币大涨108个基点,不仅再度升破了6.38关口,并且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新高。2011年交行预测人民币升值超5%,这种单边升值预期从而刺激了热钱流入。在政治方面,美国一直利用 论文代写。

转贴于。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