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女首富沉浮录

企业可以倒掉,人不会。

只要人还在,随时可以重新再来。

” 下载论文网      资料上说:尹爱萍,四十多岁,河南江海集团董事长,曾为河南女首富

在网上流传的唯一一张她的模糊照片中,尹爱萍微胖,戴一副眼镜,着一身黑色职业装,一派乡土企业家气息。

而在媒体的推波助澜里,她被形容为一个狂热的创业者,一个不顾现实一路狂飙突进,以至于将企业拖入泥潭无法自拔的悲剧人物。

弃文从商      尹爱萍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弃文从商”的她从打水扫地抹桌子开始,三年过去,她已成为公司的中层领导。

然而,人生下一段落在哪里?   26岁的尹爱萍辞了职,顶下一个五十平方米的美容院,简单打扫后,就在这里挂牌成立郑州江海电教器材公司,冀望属龙的自己能一入“江海”,乘风破浪。

此时虽然尹爱萍自任总经理,实则从销售员到搬运工包干到底。

第一笔生意是推销“黄海美”牌电视机

这种杂牌电视机质量好,但是难卖。

厂家发往北京的800多台电视机,原本计划趁着亚运会期间销售,结果只卖出一台,剩下的全部留给了尹爱萍

尹爱萍一个人扛着笨重的电视机,揣着借来的五千块钱,直奔登封、新郑、巩义、荥阳等郑州周边郊区县。

为了节省差旅费,站路边看到任何一辆有顺路可能的车,她便“师傅大叔”地喊起来,央求人家捎她一段路。

为了去一些偏僻的县市,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甚至驴车,尹爱萍都坐过。

到了目的地,她就挨个招待所、旅馆、饭店地跑,走村串户,风雨无阻。

短短三个月,尹爱萍把800多台滞销电视机全部卖了出去,当年就成为“黄海美”的全国销售冠军。

塌实肯干为她赢得了厂家的声誉,服务为她打开了市场。

江海沿着家电代理之路高歌猛进。

在河南家电市场上,尹爱萍第一个搞直销,从“坐贾”变“行商”,跳过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把实惠让给顾客,她又是第一个大胆提出电视机三个月包换,24小时上门保修。

“江湖”广阔,如鱼得水。

公司已经招聘了十来个人。

大家相约如果这一天销售额上了两百万,下了班就出去吃一顿。

那时候,年轻的尹爱萍常常跟同事一起坐在街边夜市里,喝着小酒,唱着小曲儿,单纯地幸福着。

速生速长      毫不夸张地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物质条件相当落后,商品奇缺,几乎所有消费品都是卖方市场,家电市场尤其如此。

江海因此急速成长。

郑州市最繁华的东太康路上,郑州电视城悄然开张。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无需华丽动人的广告,这座堪称当时河南省最大的电视城依然熙熙攘攘,客似云来。

而在这层楼之上,尹爱萍又花三百万装修出一座二星级的江海大酒店

从当年那个拥挤杂乱小得可怜的所谓办公室搬离,站在位于这栋楼顶层的自己独立的办公室里,俯瞰郑州市最繁华的“二七商圈”,尹爱萍意气风发。

短短两三年时间,江海已经先后代理黄河、熊猫以及后来的长虹、TCL等68家国产品牌,而且大多都不用全额现金付账,以至于有时候甚至可以囤积上亿元的货物!尹爱萍的触角也由此开始伸向河南周边六省,大有气吞中原之势。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家电行业资金吞吐量开始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北有黄光裕的国美初具雏形,南有张近东的苏宁崭露头角,群雄逐鹿,明天的早餐都是未知数,正是一个交融着混沌和迷茫的大时代。

江海该怎么走?是固守在一个行业里力争上游?还是另辟蹊径?   上世经九十年代,江海曾经距“大气”一步之遥,尹爱萍却选择了灵巧转身,急流勇退,尹爱萍决定转行。

这一年,尹爱萍收购了一家信用社,同时组建河南江海房地产公司,江海装饰工程公司成立。

又不久,尹爱萍投资的红珊瑚酒店开门迎宾。

这不仅是河南省第一家四星级酒店,更是民营企业家建起的第一家四星级酒店!   尹爱萍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在她的梦想版图中,江海一要实业,二是金融,三是房地产――信用社正是做金融,酒店业正是房地产的延伸――三足鼎立,互为补充。

到这年9月,江海旗下已拥有江海房地产、江海大酒店红珊瑚酒店、红珊瑚商场等七家独资子公司,总资产2.5亿元。

江海集团被郑州市政府列为“抓大扶强”重点培育企业之一;此时,尹爱萍获悉大型国有企业郑州啤酒厂濒临破产,正在改制。

江海要从商业转向实业,食品行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再加上政府领导的殷殷期盼,尹爱萍心动了。

她决定彻底放弃家电,以啤酒业为主业,斥资5000万收购郑州啤酒厂,成立江海啤酒业有限公司,同年,她还组建起了郑州市最大的汽车商行。

多年后,我们为尹爱萍扼腕叹息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江海家电的成功只是一种创业的成功,而不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要想与日后家电大鳄国美、苏宁分庭抗礼,很难。

但是以尹爱萍的财智和毅力,如果能在家电行业里潜心耕耘,未必就不能在中原沃土上复制出又一个“国美”、“苏宁”。

陷入泥淖      这场当时被称为“蛇吞象”的收购,然而,蛇吃下的,未必就不是药。

其一是产能。

郑州啤酒厂原本有两条啤酒生产线,这正是江海在收购评估时的重要依据。

但事实上,这两条生产线建于上世纪60年代,早已濒临报废。

江海白花花的钱打了水漂,最后用不成、卖不掉,只好当废铁处理,而且还得重新掏钱添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其二是人心。

江海收购啤酒厂时不仅替它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承诺了一千多名员工的接收和安置。

但是这些老员工早已习惯国企的管理模式,处处觉得自己才是企业的主人,甚至每一件事都以国企的标准来要求新老板。

原本郑州啤酒市场上,金星正与奥克激烈“巷战”。

郑州啤酒是老牌子,口感素有口碑,江海突然一脚插进去,已经引起金星和奥克的高度警觉。

对手如临大敌,但是不解决产能和人心问题,硬要马上推出“江海啤酒,无异于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去跟两个年轻小伙子赛跑――必输无疑!尹爱萍看在眼里,只能急在心里。

上世纪末,蓄势已久的“江海啤酒终于喷薄而出,业内人士惊呼――郑州啤酒三国演义的时代到来了!   但是困扰江海的,依然是产能问题。

郑州啤酒厂建在市区内,周围新建的又全是住宅,要想扩大规模,就无法有效控制对水、空气的污染和噪音问题。

而且运输原料的大卡车白天限制进城,有时候押到晚上也无法进城,生产效率根本得不到保证。

眼看江海啤酒刚在市场上进一尺,又因为产能上不去马上被对手打回来一丈,迟迟不能大展拳脚,尹爱萍不得不考虑暂时停产,将啤酒厂整体外迁。

八个月后,江海啤酒生产线终于全部搬到了郑州西的荥阳市广武镇。

在这个镇上,尹爱萍兴建了一座占地278亩,投资预计1.7亿元的江海食品工业园

而原郑州啤酒厂的土地,她准备对外出让开发房地产。

又一好消息传来,芙来仕乳业有限公司又进驻工业园

尹爱萍毫不隐瞒自己斥资5000万进军乳业,正是看中了这个新兴市场,加强江海集团在食品工业上的投入,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任这个乳业项目董事长的时候,尹爱萍破例穿上了深蓝色的工作服,甚至忍痛割爱将辫子剪掉,“意在一切从头开始”。

看似欣欣向荣,背后却潜伏着难以预料的危机。

郑州啤酒厂员工首先发难。

江海啤酒搬到了离郑州二十多公里的食品工业园,上下班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

有一批早已办理了停薪留职的员工,煽动在职员工一起“上书”尹爱萍――“我们不去工业园,你得再次买断我们的工龄,从今以后我们就跟江海毫无瓜葛。

”   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一时之间,企业人心浮动。

啤酒还没复产,有一部分啤酒厂员工借调到芙来仕乳业工作。

一天,质检人员找到尹爱萍,说乳品连生产日期都打得牛头不对马嘴。

尹爱萍一听:这还得了!马上给我停产!   此时,流言蜚语又甚嚣尘上,说尹爱萍侵吞国有资产,又说江海资金断流,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资金,还说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这时,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银行收缩银根。

有一家银行看势不对,立马中止了对江海的数千万元贷款。

可怕的是数家银行顿时群起效仿:先是一家银行3000万贷款要“提前回收”,接着是另一家银行2000万贷款的“到期归还”……   “偌大一个企业已无一点周转资金”,再微弱的一击也能让它瞬间崩溃。

路在何方      商场上,女人往往不如男人强势。

尹爱萍却说:“我喜欢做女人

因为女人可以既大女人,又小女人

”   谁也猜不到,这个商场上的大女人,在她最需要一个肩膀的时候,她的丈夫离她而去。

而她深爱的父亲,也不幸病故。

――事业、情感,人生中太多的打击不期而至,沉重得几乎让她承受不起。

终于通过政府协调,江海集团与原郑州啤酒厂员工再次签订了彻底买断工龄的协议。

只要能解决问题,天大的委屈尹爱萍也逼自己咽下去。

为了凑集这3000多万元协议款,已经没有流动资金的尹爱萍开始转卖旗下企业

红珊瑚商场、江海房地产公司、江海装饰工程公司悉数砍掉,仅留下江海大酒店红珊瑚大酒店

钱还不够,就连自己的几处房产也算上凑数。

举目四望最无助最艰难的时候,一个远房亲戚是工薪阶层,刚买了房子装修好,一听这事儿,二话不说就把房子给卖了,把钱硬塞到尹爱萍手中:“姐,拿着吧。

”做企业的朋友几百万几百万地把钱打在她账号上,不吭一声,更不要她的什么借条。

日久见人心,大恩不言谢。

尹爱萍噙着眼泪,却硬是没让它掉出来,而是狠狠地烙印在心上。

为了酬钱,尹爱萍四处奔走着。

……   然而,江海啤酒依旧没有起动,尹爱萍还在路上。

心情低落的时候,她喜欢抛开一切,就那么随意地走在街上,看来来往往的人――“大家都是普通人,大家的生活都有那么多不如意,这么一想我就豁然开朗。

”见证了尹爱萍多年沉浮员工却说:“尹总一个女人,那么难都扛过来了,我一个普通人,再不如意也能撑下去。

”   “企业可以倒掉,人不会。

只要人还在,随时可以重新再来。

尹爱萍依旧坚强。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