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对运动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艳,杨小英,蒋筱, 陈然,何焕平。

【摘要】   目的探讨专业运动运动性疲劳疲劳症候表现和冬训期间各时期血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5名运动员在冬训期间的前、初、中后期(不同的负荷量)训练后,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运动性疲劳作出分型与诊断,同时测试相关的内分泌生化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的跟踪监控。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证为多,占54.4%(68/125);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T、T/C比值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T值低于实验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C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无疲劳组明显高于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C比值既能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也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是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诊断运动性疲劳的较敏感的指标,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更可靠地诊断运动性疲劳,为中西医相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运动内分泌

Abstract:The majority sport fatigue was musle fatigue, which was 54.4%. The sport fatigue symptoms had certain amount of identi cal symptoms. The percentage of identical spleen gastric functional disorder was relatively high, which was 81.8%. T,T/C in fatigu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n—fatigue group and pre—experiment group (P<0.01),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T wa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in non—fatigue group than in preexperiment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atigue group than in non—fatigue and pre—experiment group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fatigue group than in pre—experiment group.

Key words:Sports fatigue; Athlete; Endocrine   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疲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它是由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经适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比赛的日益激烈,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机率也会越来越大。过度疲劳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可能引起各种机能障碍,以致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中西医均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的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理论核心是整体观,辨证论治,中医长于整体、宏观的研究,但无法物质地加以验证;西医是可验证的、直观的科学。对运动性疲劳中西医相结合的诊断分型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中西医相结合方式探讨125名专业运动冬训期间不同阶段的疲劳症候表现和血内分泌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的变化,为中西医相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广西专业队运动员125(男61,女64)名,其中田径55名;重竞技41名;球类29名。年龄14~26.3岁,平均19.7岁;身高151~190 cm,平均171.5 cm;体重43~85 kg,平均62 kg。运动健将10人,Ⅰ级运动员81人,Ⅱ级运动员34人。实验前查心、肺、肝、肾等功能无异常。  1.2 方法。

1.2.1 训练分期 冬训前期(实验前)以小负荷量训练为主;冬训初期(无疲劳组)以中等负荷的训练为主,但无疲劳症状;冬训中后期(疲劳组)必须是在大、中强度以上的训练后,运动员自我感觉出现疲劳为主。

1.2.2 问卷调查情况 填写设计的《自我感觉调查表》和《运动性疲劳症候调查表》。内容有:精神、睡眠状态、饮食、二便等情况,训练后肌肉反应情况、体力、心悸、胸闷和喘气、月经情况、对训练计划完成质量反应等等。

1.2.3 运动性疲劳中医诊断依据 选用张世明等[1]制定的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与诊断标准,对运动运动性疲劳作出分型与诊断。共分为3种类型:(形体疲劳、脏腑疲劳、神态疲劳);5种常见症候(筋肉疲劳症、运动性失眠症、脾胃功能失调症、肾气不足症、月经不调症)。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与诊断,是以长时间、大中强度以上训练后自我感觉疲劳为前提,结合症、舌、脉合诊,以疲劳症状诊断为主,以舌象、脉象为辅的诊断方法。组织专职有经验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中医“四诊”,逐一询问并记录各运动疲劳状况,及时填写笔者设计的《脉象、舌象登记表》。

1.2.4 抽血时间选择及测试指标 每个阶段选取在周一晨7至8时之间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与运动训练相关的内分泌指标(T、C、T/C比值)。同时,当天进行中医“四诊”。  1.2.5 统计学方法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与诊断情况本组运动性疲劳者中,诊断为形体疲劳(筋肉疲劳症)68例,占54.4%;脏腑疲劳41例,占32.8%,其中脾胃功能失调症11例,占8.8%,肾气不足症14例,占11.2%,月经失常症16例,占12.8%;神态疲劳运动失眠症)16例,占12.8%。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半数以上,其次为月经失常症、运动失眠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占的比例最少。

2.2 运动性疲劳各症候兼症情况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81.8%),其次是运动失眠症(75.0%),而筋肉疲劳兼症百分比相对最低(29.4%)。见表1。

2.3 运动冬训期间各时期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 疲劳组(男、女)T、T/C比值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T低于实验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男、女)C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无疲劳组明显高于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运动性疲劳中医诊断各症候的兼症统计情况(略)。

表2 运动冬训期间各时期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略)。

实验前组比较,* p0.05 ** P0.01;与无疲劳组比较, # P0.05 ## P0.01;男n=61,女n=6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