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目前而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有待于加强教育方法有待于创新。

加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从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优化理想信念环境三方面进行。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227—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以及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均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

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而向上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了解国情,意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机地结合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此进行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对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政治使命。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让人民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团结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最终目标,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而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令。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认清自己所担当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激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2.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使命。

对当今大学生实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改善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需要。

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宗旨。

而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在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使之拥有正确的理想观和坚定的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感。

大学生的素质通常指的是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又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形成优良思想政治品质的前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3.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战略使命。

理想信念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它是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根本。

清楚认识人生道路,明确坚持人生方向,树立坚定远大理想能给予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这样他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增加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高素质人才的集中体现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主要是说思想道德水平,“智”主要是说学识和能力素质,“体”主要是说身体素质。

“德”不合格是危险品,“智”不合格是次品,“体”不合格是废品。

改善和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只有具备志存高远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才能驱动其经久不衰,奋发成才,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所以,只有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有待加强

一方面,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直接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课堂教育等形式,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政治理念,但是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和革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科学地、合理地解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目前的教育内容尚不尽如人意,同时,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要避免“一刀切”的现象的发生,以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毋庸置疑,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保留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让这种稳定性抹杀了实践上的相对性,形成一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没有变通的格局。

教育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特点、成长环境的变化。

取长补短,将不适应时代的陈旧内容抛弃,并补充一些对改善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帮助的内容,保证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才能够及时、高效地解决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方面的困惑。

当今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通病就是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却忽略了实践

乏味的灌输和抽象的理论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甚至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了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抵触。

2.教育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平台还仅限于高校思想政治课上,教育平台的深度和广度都略显不足,实践性低、隐性教育缺乏创新。

但是,单一的教学渠道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仅靠课堂授课或考试,收不到好的教学成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外部信息,识别的主动学习方式正逐步取代先前的理论灌输式的被动接受方式。

其中对网络媒体的利用率和依赖程度明显提高,在这些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们更乐于表达自我,增加了对自身的主观认识。

当前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课堂的、单一的、显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去利用新媒体打造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特色平台和新颖有趣又富有思考的教学情境,将很难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一方面,继续加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任四方面,引导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信念。

强化共同理想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牢牢把握个人理想信念教育

个人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理想信念的基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对大学生个人事物的追求进行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当代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通过生活、道德、职业方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信念,确保其政治方向。

2.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首先,坚持理论实践相统一。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理论社会实践相统一。

社会实践理想信念形成的前后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阶段,社会实践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将共产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内化为个体的理想,或进一步转化为理想信念修养并逐渐强化。

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个阶段过程中外化为具体,通过实践把课堂学习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实践生活和社交活动,让空洞、模糊的概念在实践中得以理解,进而转化为大学生奋进的精神鼓励。

其次,坚持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统一。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显性教育占主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隐性教育急需提上议程。

过去单一接收知识的显性教育已无法完成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隐性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的渗透性,通过一种间接方式潜在教育把内容影响到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可有效地避免学生有叛逆的倾向。

在文化欣赏、学校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主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者应当将隐性和显性教育方法有机统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隐性教育相关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方法,以及从理论上的探索,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在当前背景下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拓展隐性教育;如何实现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的内容;如何实现教育注入式转为启发式,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结合,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再次,坚持知识灌输与思想引导相统一。

针对当代大学生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应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中应紧密结合知识灌输和思想引导两个方面。

知识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首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主要方式。

高校应当保持理论培训课程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政治理论课程教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知识灌输的同时,应注重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意识形态的指导,从思想层面激发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最后,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继承并借鉴中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以马克思的理论指导思想教育方法,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形势,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拓展思路,结合当代大学生信念需求,创新和拓宽很多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些都会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参考,对于改善教育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

3.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

首先,优化学校环境。

学校是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理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建立积极、健康的高校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在端正校风和学风的前提下,重视校内文化建设。

一方面,健康的校风是教育活动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产生同化力,具有促进和约束的功能。

同时积极奋进的校风和师资团队的精干教风也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宣传。

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如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引起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了解祖国现状。

通过举办覆盖全校的特色文化活动,既可以保证学生参与度高,又可以调节校园气氛,提升文化品位、团结友爱师生,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洗涤,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和转变的外部客观因素。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前提。

一要优化政治环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廉政建设,维护党纯洁性和廉政性,可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

二要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可以反映出社会一定时期内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和社会风貌。

应通过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力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环境。

三要优化媒体环境,加强媒体资源管理。

社会上传播色情、暴力等恶性信息的不良媒体,会严重削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

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提高新媒体的道德意识。

倡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新媒体道德观,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同时利用新媒体资源的优势,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理想信念的内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要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否则很难真正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任,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等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应予以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2] 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3] 杨其其.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9(9)   [4] 李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5] 田心铭.系统深入地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6] 张艳丽.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7] 王静.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再思考.大众文艺,2010(4)   (责编:贾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