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一级管理体制新模式初探

摘 要:构建高校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模式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模式:实行校一级管理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责任制;党政职能分开,各负其责;加强权力监督,改革纪律检察、监察监督体制。

高校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建立以才用人的科学机制,从而建设一支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保证一级管理体制模式的实行。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不断认识、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其目的是通过改革不断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我国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笔者认为1999年新的一轮改革并未完全使学校真正摆脱机构重叠、队伍臃肿、互相推诿扯皮、效益低下的困境,体制性的障碍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依然存在。

为此,必须进行观念和体制的创新,必须从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中走出来,构建新的高校内部管理理念。

一、构建高校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模式的必要性 (一)时代呼唤建立高校新的一级管理体制模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思我国现行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寻求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提高高校管理质量,已成为时代的呼声。

我国高校内部现行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管理体制”。

所谓“三级管理体制”有两层含义:一是就全校而言的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二是就机关而言的校级、处级、科级三级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三级管理体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三级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其低效率、低效益、多消耗等弊端日益凸显。

多年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但是,过去的改革一般都是从精简机关机构人手,其着眼点只是从数量上减少几个机构,减少几十个机关工作人员,而机构层次未有实质性减少,办事程序仍然是依次由教研室、院(系)、学校,机关科级、处级、校级层层审批。

这样的改革,仍未从体制上跳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框,仍然存在着机构重叠、队伍臃肿、人浮于事、职能交叉、办事推诿扯皮等弊端。

为此,高校内部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三级管理体制改革着手,构建新的一级管理体制模式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思想。

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如何确保管理质量,“人”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合理使用人才,正确运用“权力”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用人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一种陈旧的用人观念,其主要弊端是唯学历论、唯身份论。

诚然,学历是个人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等基本情况的反映,但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的绝对标志。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一定的学历、文化素质的要求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绝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而不看重实际专业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模式的方案 (一)选准突破口,构建一级管理体制模式 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笔者通过长时期的探索,在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初步设计了一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案,以期能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内部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构建和谐的高校内部管理运行环境,使学校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从根本上提高办事效率、办学效益。

新方案从体制改革人手,将现行的三级管理体制改为一级管理体制,只设校一级管理体制,取消处、科、院(系)、教研室等二、三级管理体制,同时对学校的监督机制进行改革

一是高校实行校——级管理体制;二是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三是党政职能分开,各负其责;四是加强权力监督,改革纪律检察、监察监督体制。

纪律检察、监察工作人员由上级下派,不在本校产生。

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二)高校校级领导及机关管理工作人员职责 设书记1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党的组织领导工作,保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贯彻实施,把握学校办学的政治方向;设副书记1人,主要协助书记负责党务方面的工作;设一个政策法规制度研究室,设工作干事负责研究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制定学校的有关制度。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