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探析

摘要: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实施内部管理的科学方法。

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贯彻落实企业战略计划,培养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供业绩评估的客观标准,有效协调集权与分权的辩证关系,解决管理中控制与高效的矛盾,提高管理效能,促进沟通和协调,保持企业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目标的动态一致。

因此,以预算管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

希望为我国工业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工业企业 预算管理 地位  1工业企业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对于工业企业来讲。

预算的编制是以特定的权责中心为基础的,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就是将其权利和责任具体化、数量化的过程,是对分权体系的完善;同时,预算目标的设立也就确定了业绩评价的主要标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记录系统为事后的评价提供了依据,预算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预算考评,将实际业绩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合理的报酬方案下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应该说,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能够包括组织所需要的分权评价和奖惩制度。

因此,根据科斯的企业理论,即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由分权系统、评价系统及奖惩系统构成的,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预算构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能够超越市场存在、发展的主要机制。

2工业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 ,我国工业企业广泛应用的全面预算体系完全脱胎于20世纪的预算控制方法,即传统全面预算

虽然较之于早期的预算控制在体系上更严谨、更完整,但就当今企业环境来讲,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1全面预算缺乏整合思想  没有融入全面预算的理念,预算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

我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不仅考虑资金的供给、成本的控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产量、材料、人工及动力等资源间的协调和配置。

只有在经营预算即销售和生产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形成资金预算和预计的财务报表,才能合理预测、统筹安排企业的资源,才能将资源的使用与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控制,保证目标实现。

如果工业企业缺乏较为完整的预算指标体系,就不能将组织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2预算目标设定质量和考评之间的矛盾  所谓预算考评通常就是将预算执行的实际数与预算目标值进行对比,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异来判断业绩的优劣。

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判断的标准如何确定?因为预算差异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预算执行的效果可能或好或坏,二是预算目标的制定可能过高或过低。

因此,预算考评还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评价标准的确定,什么样的业绩是好的业绩?是预算差异越小越好,还是有利的预算差异越大越好?一般认为超额完成预算越多说明执行业绩效果越好,但又同时说明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与现实偏离太多,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留下了较大的预算宽余,因此,鼓励超额完成预算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刺激预算宽余行为。

然而,如果以与预算的接近程度来评价业绩,有明显的会抑制业绩持续的改进,责任单位有可能会由于担心过多的预算差异而满足于只完成预算目标,放弃进一步提高绩效的机会。

因此,预算评价标准的设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实际中常见的一种折中的做法是在一定的预算偏离之内有利差异越大越好。

这种做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完善我国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工业企业预算管理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适应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环境。

3.1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要花大力气建立实施预算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部、各级预算责任中心。

预算管理委员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

工业企业在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同时,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即提案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

提案委员会组织专家和企业有关部门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并负责预算草案的编审、方针、政策、规章的制定:财务委员会负责预算的执行、报告、分析、建议、兑现;监督委员会负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检查、修正、调整、考核,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预算部作为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负责在总预算确定、通过之前对企业各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进行必要的审查、协调和平衡,使总预算与分预算达成一致。

工业企业要形成预算责任网络,企业各部门分别对它们在预算活动中的行为负责。

3.2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要符合实际,便于考评  工业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中,所制定的全面预算一方面与市场衔接,另一方面与企业紧密相连,这就必然要求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要立足于本企业,并且以市场为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必须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等客观因素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

目标的制定,从长远角度看,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使企业各个时期的预算能相互衔接。

[本文由提供,提供论文代写服务,联系客服QQ 9 7 0 5 0 0 2 1 ]  参考文献:  [1]史明,张璟.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运行机制探讨[J].财会通讯,12(17).  [2]李爱民,吴帅.预算松弛:基于预算目标的动态博弈[J].财会月刊,2011(36).  [3]王世军,史俊晓.合作视角下的横向价值链分析[J].财会月刊,2011(1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