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花钱那些事儿

代理客户投资理财,是否可以简单归结为只要做好投资,同时注意“开源节流”就能达到好效果? 毕业论文网   且慢。

两千多年前思想家荀子讲过:“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此“斟酌”指还要关注效率的最大化。

每逢股市下跌,基金公司都会被质疑投资收益没增加,管理费却照旧提取。

这是衡量基金公司的一个坐标。

而若要衡量基金公司治理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管理费用(为便于将管理费用区别于管理费收入,《投资者报》本周基金专题统一将“管理费用”称为“营业支出”)。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根据基金公司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进行测算显示:60家基金公司2010年营业支出合计高达204.6亿元。

营业支出,可以通俗地称之为“花钱”,基金公司“会不会花钱”,一种理解可以是某家公司只会乱花钱,花了钱也未达到应有效果;一种理解是某家公司懂得通过花钱,达到资产规模增长等预期目的。

《投资者报》认为,看具体公司是只会乱花钱,还是懂得将钱花在刀刃上,至关重要。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将人均营业支出管理费增减变化率对应,将基金公司分为四类:开拓型、节俭型、消耗型和保守型。

这四种类别,分别对应了四种不同“性格”的基金公司

第一种是开拓型

他们舍得花费于宣传、人员激励,也收到了业绩增长、规模提升的回报。

他们很像上市公司的成长股,业绩高增长,回报也往往更高。

典型代表有华商、银华、华夏、嘉实、易方达等。

第二类是节俭型。

这类公司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即便在管理费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也保持着低调的运营支出

他们很像市场中的蓝筹股,业绩稳定增长,表现更平稳。

典型代表有国投瑞银、长盛、国泰、东吴、信诚等。

第三类是消耗型营业支出高,却没换来高管理费收入增长。

他们大手大脚,很像那些持续高融资、不分红的公司

典型代表是融通、广发等。

第四类是保守型,即低支出,低管理费增长或负增长。

他们很像二级市场上那些不思进取的上市公司,比如ST公司

这些基金公司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公司,如益民、金元比联、泰信、信达澳银等。

2010年,融通基金人均营业支出在全行业最高,达每人369万元,而行业平均值不过198万元。

人均成本高企的背景下,2010年融通管理费收入较上年却下降2%,同期行业平均上涨了6%。

人均营业支出排在第二的是广发基金

广发这一数据仅比融通少3万元。

相比2009年底,广发基金管理费收入从12.6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8亿元。

管理费收入增长率看,在60家基金公司中仅排第30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