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的研究

摘 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的社会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文章将围绕什么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怎样的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发展过程和特征展开论述。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12—0060—02。

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属于科学的范畴,它始终严格的以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从而探索和发现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对未来社会形态的科学预测。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特征的看法,是从立式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而这一矛盾终将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作为新生产力代表的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同时被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废除之后,人类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新的社会形态进行了初步设想。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每个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合理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而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将自动灭亡。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自身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从其根本性质来说,苏联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通过共产党),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政权,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对势力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以按劳分配为原则,消灭了剥削和两极分化;在思想上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制度

从其具体实现形式来说,苏联在政治上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权利高度集中在中央手里;在经济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通过指令的形式进行管理,企业只是执行机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统一体。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极度贫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早的组成部分,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了二十一世纪,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在经济制度上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体制,和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在文化制度上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特征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带集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基础上,通过十六大以来的不懈努力,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三部分:科学发展观,并得到了初步贯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顺应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四点主要特征

首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特征。它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由此确立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精神。

其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开放性特征。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球化是当今最明显的特征,也是一种客观趋势和时代潮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特征

再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渐进性特征。与时俱进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8]新要求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渐进性特征

最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全面性特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在全面而协调的发展。此外,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论述的指导下,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鱼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性成效。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性。

特征

四、结论。

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党的带领下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迈向了世界强国之列。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也说明了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只要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74.

[2]马西恒.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初探[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1,(3):13—21.

[3]周新城.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66—70.

[4]黄晓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9):27—31.

[5]辛向阳.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2008,(5):43—47.

[6]蒋建新,习裕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特征及意义研究综述。

[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2):1—3.

[7]习裕军,张娟.从“建设”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的彰显——。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攀登,2007,(6):14—18.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

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

作者简介:王浩文(1988—),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用X线机;赵军祥(1963—),男,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