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大肠癌复发转移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秋秋,梁廷明,郭霞庆。

【摘要】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 氟尿嘧啶(5 —FU)和甲酰四氢叶酸(CF)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复发转移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选择1998年3月~2005年12月我科住院的大肠癌复发转移患者36例入组,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2小时,第1天;5—FU 500 mg/m2,静滴6小时, 第1~3天;CF 300 mg/d,在5—FU之前2小时静脉滴入,第1~3天。每3周为1个周期, 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毒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效率44.44%。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与CF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复发转移近期疗效显著, 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 大肠癌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

目前,进展期大肠癌手术治疗后仍有30%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1]。国内外研究证实对大肠癌复发转移患者行联合化疗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2]。我们对36例大肠癌复发转移患者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甲酰四氢叶酸(CF)进行化疗,取得明显的近期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1~70岁,中位年龄45岁;直肠癌14例,结肠癌28例。单个部位转移28例;2个部位转移4例,3个部位转移4例。初治10例,复治26例(曾接受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

1.2 辅助检查 10例初治患者,每例均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并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同时作B超、MRI、CT、X线检查,发现结直肠两个以上病灶3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盆腔转移2例,淋巴结转移3例;26例复诊患者,22例为术后患者,作B超、MRI、CT、X线检查,发现原发病灶复发3例,其他肠段转移灶10例,肝转移15例,肺转移5例,脑转移1例,盆腔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7例,淋巴结转移者均合并其它部位转移

1.3  治疗方法 以奥沙利铂联合5 —FU与CF为化疗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生产)130 mg/m2,静滴2小时,第1天;5—FU500 mg/m2,静滴6小时,第1~3天;CF300 mg/d,在5—FU之前2小时静脉滴入,第1~3天。化疗中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呕吐,同时给予保肝、抑酸、支持等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评价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完成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36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效率44.44%(见表1)。

2.2 毒副反应 3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出血和肝肾功能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正常。(1)骨髓抑制:①白细胞下降:Ⅰ(19例)、Ⅱ(6例)、Ⅲ(1例)和 Ⅳ(1例);②贫血Ⅰ(7例)、Ⅱ(3例)、Ⅲ(1例)、Ⅳ(0例);③血小板下降Ⅰ(5例)、Ⅱ(2例)、Ⅲ(1例)、Ⅳ(0例);发病率超过50%,但程度较轻,以Ⅰ、Ⅱ度为主,配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完成化疗;(2)胃肠道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和腹泻为主,其中恶心:Ⅰ(9例)、Ⅱ(4例)、Ⅲ(2例)、Ⅳ(1例);呕吐Ⅰ(6例)、Ⅱ(3例)、Ⅲ(1例)、Ⅳ(1例);腹泻:Ⅰ(3例)、Ⅱ(2例)、Ⅲ(1例)、Ⅳ(0例);胃肠道反应也以Ⅰ、Ⅱ度为主,但基本不影响进食;(3)神经毒性:神经毒性主要为肢端麻木7例,外周感觉神经异常3例,对冷刺激敏感3例,停药后很快恢复,其中1例肢端麻木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同时出现,另1例肢端麻木、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和对冷刺激敏感同时出现,但90%以上为Ⅰ、Ⅱ度,且停药后很快恢复。无肝肾功能异常。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