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俗表演艺术推动广西地方旅游业发展

弘扬民俗表演艺术推动广西地方旅游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势必使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旅游迅速形成一种现代休闲方式和时尚,便是强有力证明。  旅游业的新兴对地方发展进步的影响显然是多方面的,辐射向物质、精神、社会、政治文明四大建设。值得强调的是,能诱发人们旅游兴致和向往之处,无外乎拥有以下亮点,即: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科考景观、宗教景观民俗景观等,或是若干个景观的集聚与凸显。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五个自治区之一,民俗景观无疑是推动地方旅游业前进的一大优势。它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元素所组成,但其中最生动活泼、色彩斑谰,且永远处于动态的莫过于民俗表演艺术。锁定它,深入挖掘并予以弘扬,对发展地方旅游业大有裨益。  一、独具魅力的地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表演艺术源于人类最早的劳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一开始便引用了一个著名断言: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财富,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也包括了属于精神领域的艺术。鲁迅把最早的诗歌谣的产生功归于劳动,他说,由于原始人类在抬木头时需要步伐齐整,用力一致以舒缓困顿, 哼唷、哼唷!便应运而生,再配以一些节奏铿锵且简单的词,于是诗歌产生了。由于交流需求所致,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类的口头语言,还创造了能反映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眼神语言、肢体语言、词曲语言、器乐语言等等综合起来,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民俗表演艺术形式。从体现最单纯的劳动拓展开去,它逐步地涵盖了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如爱情的、家庭的、宗法的、祭祀的、战争的等等。总之,囊括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乃至超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上的、被世俗所认为是高不可攀的哲学!  关于民族,斯大林曾作过定义,即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类群体。由于其使然,使得时至如今,我们不少地方民俗表演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被顽强地保留、传承了下来,为许多艺术家珍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饮誉世界的《刘三姐》、《阿诗玛》等,便是他们集民间民俗表演艺术为一炉,进行再创作所树立起的典范!在此,我们不得不盛赞著名傣族舞蹈家杨丽萍,她更是独树一帜,通过多年几乎是隐姓埋名的、艰苦卓绝的田野考察和民间采风(其间甚至断绝过资金来源),惊世骇俗地向我们奉献出了全由山居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农民表演的大型歌舞剧《云南映象》,首次以原生态的方式,生动形象而又原始古朴地反映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及理想追求,具有极高的世界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和民俗研究价值。也由此发韧,原生态才能以其独特的绚丽多姿,群体性地走上了《星光大道》为它们专设的全国性大赛,甚至走上春晚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原生态让人们于耳目一新之余茅塞顿开:原来,艺术早已倘佯在我们生活之中,展示在我们身旁比如:那些拉纤的号子、放羊的小唱、饮茶的评弹,甚至连穿行于大街小巷的磨剪子来镪菜刀的吆喝,都是!由此便打破了我们守以一贯的思维定势,颠覆了我们抱以如一的陈旧观念。当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平起平坐,当原生态唱法与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一同登上颁奖台,有人仍迷惑不解,所思匪夷:这怎么能称得上艺术?!在此我们必须反问:油画国画堪称,剪纸蜡染又未尝不可?!我们该共同去重温词书关于艺术的定义,以及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诲,并憧憬那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灿烂景象。  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只要我们采取一种俯瞰的态势放眼全球,就会惊喜地发现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姿态,不同风俗的民间风情表演,它使得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村显得如此生动多姿,魅力四射!曾为周恩来大力支持、悉心关怀,并誉之为不是外交官的外交官的中国东方歌舞团,不但向我们展现了亚、非、拉民族绚丽多姿的生活情景,而且让我们在对民俗表演艺术的欣赏中浮想联翩、充满神往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表演艺术,非但能在现代舞台上展现风采,更能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特有的功用。  二、民俗表演艺术在发展地方旅游业中的地位  如开篇所言,独特的民俗景观也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亮点。它由人居、生产、生活、习俗、文化艺术等因素所构成。但其中最具活力的莫过于属于艺术范畴内的民俗表演艺术,以例为证:  其一,臺湾。著名的旅游景点阿里山,聚居着敦厚纯朴的高山族同胞,素以山好水好民俗好见长。旅途劳顿之余,中外游客无不为高山族同胞表演的本土民族民间歌舞所倾倒。尤其是《阿里山的姑娘》,它那高山青,涧水长的优美曲调,以及轻曼柔和的舞姿,令人激情地参与其中,享受着无边的新清和融融,使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与地与天悄然混同起来。即便从未到过此地的游人从影视上见到这一场景,也会产生无穷的向往。台湾的陈水扁下野,马英九执政,使得海峡两岸的三通由祈盼迅速变为现实,包航,包机的大陆游客都直奔阿里山而去,以一睹高山族民俗风情为快,一度导致当地旅游设备设施不足而难以接待,不得不作出限制。  其二,广西我们八桂大地素有歌海之称,而这一称谓的核心价值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没有她的四处传歌何来歌海?每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节都凸显着她那清纯的形象和甜纯的歌声,洋溢着我们乡土的气息。一曲质朴的《只有山歌敬亲人》,总是淋漓尽致地把我们广西民族人民敦厚、善良、好客的形象和传统品德展现了出来,给游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直至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们亲切的广西。客观存在已成为广西旅游产业的文化艺术品牌, 唱遍各旅游景点和旅店,甚至不少领导在接待外宾时,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只有山歌敬亲人令他们如沐春风,领略到广西人民的盛情,并且永志不忘。  在此,我们必须正视毫无本土特色民俗表演艺术资源的广东深圳,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初始的前沿。在其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即以超前发展的眼光,宏大的气魄与胆识,在文化建设的层面上亮出一大手笔在华侨城深圳湾圈地18万平方米,构建了中国民俗文化村(又名锦绣中华)。在那里,竟散居着我国56个民族!居民即是各民族民俗表演艺术队。他们白天都在向游人展示自己的原始生活,都在尽情地展示着各自民族民俗文化。入夜,以汉族的舞龙为龙头,各演出队依次表演着自本文由收集整理己民族最具特色的舞蹈和绝技进入锦锈中华大广场,有摆手、刀郎素西来普、木鼓舞、春牛送亲等等五彩纷呈且气势磅礴。那是中华民族服饰和艺术的大展示,让成千上万观众激动万份,欢声雷动,如痴似狂!这一被从祖国四面八方移植而来,且被精心剪辑和高度浓缩而成的中华民族文化版图,每天都吸引着上万、上十万的中外来宾和港澳台同胞进入深圳,进一步推动深圳真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