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骨折病人止痛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韦桂源,黄美秋,周明英。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骨折病人止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指导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赵继军等设计的“长海痛尺”给病人进行自我疼痛评估,自设问卷内容对96例骨折病人止痛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6例骨折病人中术前中度疼痛以上有82.29%,给止痛措施的仅为22.78%,给止痛措施后仍有26.53%病人止痛不满意未再给止痛措施医护人员疼痛的变化评估和镇痛措施效果评价不及时,病人疼痛知识缺乏。结论 重视医护人员疼痛知识的培训,加强对病人疼痛知识的宣教,规范疼痛评估和管理,以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骨折疼痛;镇痛。

目前疼痛已被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2],尽管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在不断取得进展,且控制疼痛的方法也较多,但仍有50%~70%的病人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3],有25%~35%的术后患者疼痛而不能恢复早期的锻炼,由此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骨折病人疼痛几乎是骨折病人共有的特征,又是首发症状。为了提高骨折病人止痛护理的满意程度,笔者通过自设问卷调查,以了解骨科病人止痛效果满意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为疼痛护理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并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5年1~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病人,共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5岁,平均46岁,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47例,锁骨骨折11例,骨盆骨折13例。职业:干部 24人,工人15人,农民38人,其他19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5例,高中以下61例。

1.2 疼痛自我评估法 根据赵继军等[5]设计的“长海痛尺”给病人进行自我疼痛评估,即:1~3级为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3~5级为中度疼痛:适当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5~7级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药;7~9级为剧烈疼痛:影响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10级为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1.3 调查方法 自设问卷内容,并试调查两次后对内容做进一步修改,经骨科专家审核后使用,内容包括:①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诊断;②疼痛级别及止痛效果(包括术前术后);③病人疼痛的认知情况;④护士疼痛病人护理情况。由固定护士在调查前对病人做相同的解释工作,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其中86例由病人自行完成,9例由家属协助完成,5例由护士协助完成。

2 结果。

2.1 疼痛止痛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术前中度疼痛以上79例,占总数的82.29%,给止痛措施18例,占中度疼痛以上病人的22.78%;术后中度疼痛以上有85例,占总数的88.54%,给止痛措施80例,占术后中度疼痛以上病人的94.12%;有26例(包括术前、术后止痛病人病人止痛不满意而未再次给止痛措施,占止痛病人的26.53%。

2.2 病人疼痛的认知 从调查中发现病人疼痛所产生的后果只是局限在主观感觉上,对机体各系统所产生的其它严重并发症并不了解,大部分病人止痛不满意时却不再要求止痛而忍受着,明显对止痛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见表1。

2.3 护士疼痛病人护理 护士病人疼痛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调查中显示,护士不与81.25%的病人进行止痛重要性的讨论,有41.67%的病人不告知他们疼痛时要让医护人员知道,所以使大部分病人疼痛时也不主动要求止痛。见表2。

3 讨论。

3.1 疼痛应尽早采取止痛措施,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骨折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它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致残率,因而疼痛治疗应尽早进行。从调查显示,术前中度疼痛以上病人占82.29%,但给止痛措施的仅为22.78%。原因主要是骨折病人入院时急于手术,未顾及止痛要求,而大部分医护人员病人止痛是在病人的要求下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6,7],持续的伤害性刺激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致敏,致敏后神经元对疼痛刺激的阈值降低,使疼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中枢神经致敏一旦形成,就会增加疼痛治疗的困难。

表1 病人疼痛的认知情况(略)。

表2 护士疼痛病人护理情况(略)。

3.2 正确评估疼痛,及时提供止痛依据 护士评估和治疗患者疼痛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疼痛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及评价止痛措施的效果,从而及时发现病人止痛需要,提供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而从调查结果显示,术前中度疼痛以上病人有82.29%,但给止痛措施的仅为22.78%,有26.53%(包括术前、术后止痛病人病人止痛不满意,医护人员却未采取或未再次采取止痛措施,原因是医护人员疼痛导致并发症及对病人的影响重视不够,对疼痛的变化评估和镇痛措施效果评价不及时。因此医护人员病人疼痛评估要主动、及时、保持持续动态的过程,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以及评价止痛措施的效果,对急性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易行,选择一些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如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分级法等[8],对患者疼痛评估不应局限于疼痛的本身,也应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并注意不同患者疼痛和镇痛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如果病人出现中度以上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止痛措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