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卫:敬业实干成就事业|敬业成就事业

1991年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张天卫进入大众日报工作

18年来,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新闻宣传第一线,历练出坚定的政治信念、浓郁的新闻情结、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强烈的敬业实干精神。

他把新闻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18年间,虽多次调整工作岗位,但是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省级党报版面创新、都市类媒体改革发展、新闻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1997年3月,时任大众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的张天卫,与同事合作,行程1000余公里,奔波于5个市地,深入农村和乡镇,与百姓吃住在一起,采写了系列通讯《访贫札记》,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力地配合了全省扶贫工作的开展。

该通讯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并被收入国内多个新闻作品集。

1997年6月,张天卫大众日报驻莱芜记者站站长,成为大众日报历史上最年轻的记者站站长。

当时,面对孩子小需要照顾、爱人又长期上夜班的家庭实际困难,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记者站工作上。

驻莱芜期间,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树立了大众报人的良好形象。

翻开张天卫的简历,会发现在他18年新闻从业经历当中,有11年的时间一直在上夜班,先后做过大众日报所有新闻版面的编辑工作

特别是在大众日报总编室常务副主任岗位上,按照集团党委“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大众日报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做出了贡献。

值班期间,除做好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外,他自觉发挥部门业务带头人的作用,坚持值班和正常编辑新闻稿件。

其间编发的摄影作品《警民接力大营救》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组织策划的2005年9月4日大众日报一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编发的消息《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在总编室工作期间,他还参与实施了大众日报的改版工作

在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创新、重大典型报道创新、工作报道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为大众日报迈入全国省级党报先进行列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成绩突出,2002年到2005年,张天卫连续四年被评为大众报业集团十佳业务主管,连续四年在年度综合考核中成绩优秀。

2006年11月,张天卫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工作

先后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鲁中晨报总编辑,鲁中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按照集团党委关于建设“鲁中发展高地”的要求,团结带领鲁中晨报全体员工以“区域主流品牌媒体”为奋斗目标,开拓创新。

通过调整报纸报道方向,不断改进版式设计,加强新闻策划,举办多种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内部活力,提升了报纸的舆论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

在担任鲁中晨报总编辑两年多的时间内,张天卫指挥了报社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性报道,策划组织了数十次围绕突发社会焦点新闻的重点报道

成功策划组织了党的十七大宣传报道以及北京奥运会、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神舟七号飞天、嫦娥奔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天卫报社常规报道的核心组织者之一。

报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他总能超前谋划,以敏锐的新闻判断力和对形势的准确把握,主持设计报社阶段性的常规报道方向和选题。

在采访组织中,他发挥自己多年来在一线新闻采访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极强的组织能力,对每一个重大战役性采访做出充分、缜密的准备。

遇到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他果断决策,及时调整部署,使报纸的采访内容、版面安排都因事而动,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天卫报社采编管理制度的主要设计者。

在他的主持下,制定出台了《总编办公会议制度》、《采编人员考评大纲》等多项规范性文件,为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天卫还是一位让记者编辑们非常信赖的新闻业务管理者和指导者。

在他的主持下,报社常年坚持每天召开新闻调度会、编前会、评报会,重大报道的准备会、总结会,月度、季度的新闻业务交流会。

他乐于、善于引导帮助年轻记者编辑的业务成长,经常抽出时间,耐心地和年轻记者交流新闻业务体会。

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能打赢仗的新闻采编队伍。

天卫的这些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2008年度,他被评为大众报业集团年度十佳经营主管。

撰写的论文《为读者而变――鲁中晨报2007年改版浅析》获得山东省新闻论文一等奖。

在他的带领下, 2007年度、2008年度,鲁中晨报共有30余件作品分获山东新闻奖一、二、三等奖,51件作品分获大众新闻奖一、二、三等奖,有7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