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歌曲四人唱]适合四人合唱两男两女

回望30年来台湾歌曲的发展变化,不能不想到叶佳修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

因为这四人歌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台湾歌曲逐渐成熟的过程。

台湾歌曲独特风格的发端,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

当时,李泰祥一曲诗意盎然、韵味悠远的《橄榄树》,结束了岛内歌坛长期被邓丽君式“江南小调加日本歌曲风格笼罩的局面。

叶佳修歌曲是曾经风靡大陆的台湾校园歌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支。

《乡间小路》、《踏着夕阳归去》、《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民谣式的歌唱远离脂粉气,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听来唱来格外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同样动听的《山水寄情》则过于唯美和洋化,影响力不及上述几曲。

)这是台湾歌曲的少年时期。

同时期的侯德健也写过《捉泥鳅》这样的作品,但并未走叶佳修“乡土系列”之路。

他的风格很快转向深沉,或忧国如《龙的传人》,或忧民如《酒干淌卖无》,或忧环境如《熊猫咪咪》。

总之,忧患意识充斥其头脑,弥漫其作品,不乏少年老成的味道。

罗大佑歌曲则显示了青春的复杂多变,躁动不安。

情歌圣手”与“愤怒诗人”一时成为他的双重标志。

而在今天看来,“情歌圣手”的称谓似乎不如“青春歌手”准确。

同是写青春,在不同的歌中也展示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

《风儿轻轻吹》、《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是纯粹而透明的情歌;《歌》、《滚滚红尘》透出浓重的沧桑感;《光阴的故事》则有豁达、宽广的气度。

与这些歌曲风格判若两人的是社会批判型的《鹿港小镇》、《现象七十二变》、《亚细亚的孤儿》等。

与《龙的传人》相比,《乡愁四韵》更显浓郁。

《明天会更好》则是台湾校园歌曲登峰造极之作。

李宗盛与上述三人的区别显而易见。

没有叶佳修式的乡风野趣,没有侯德健式的忧国忧民;没有罗大佑式的风花雪月、愤世嫉俗。

作品的气质既不轻松也不沉重,而是充满自嘲与调侃,不乏“天凉好个秋”的豁达,总之是一种中年视觉的观照。

题材所指多为都市凡俗世态。

从表现形式上看,不是从民谣体转向摇滚,而是转向说唱,因此更显平民化。

如《寂寞难耐》、《最近比较烦》唱尽了都市人的卑微与无奈;《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鸟》张扬了小人物的不屈与自尊;《爱的代价》则以散淡的温情于不经意间抓住了听者的心。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