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时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肝硬变、重型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肝病患者多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gutdirived endotoxemia, GET),其可加重肝损害及促发各种并发症并与肝病互为因果。韩德五[1]已提出肝功衰竭发病机制的内毒素血症假说,认为GET是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物质基础。

1 内毒素(LPS)和GET。

1.1 LPS LPS存在于革兰阴性(G-)细菌细胞壁外层,在细胞死亡细胞壁崩解时释放或活菌以发泡形式将其释出。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PS),由三层组成。外层为O—特异多糖,代表细菌特异抗原;中层为R—核心多糖,为细菌类属的共同抗原;内层为类脂A,有较恒定的分子结构,介导多种生物效应。

1.2 GET 人肠腔内聚集大量G-细菌细菌繁殖期间常脱去外膜片段,死亡后细胞壁崩解,因而肠道内存在大量LPS。当肠粘膜吸收的LPS因某些病理原因进入血循环而被检出时称为GET;而由其它部位G-细菌感染所致的内毒素血症(ETM)则非为肠源性

2 LPS的检测方法。

2.1 检测方法 ①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LALT) 1970年Levin等首次用其检测LPS,简称为“鲎试验”。②鲎血细胞基质染色试验(下称基质染色法) 1978年Iwanaga等创用本法。其原理是:LPS作用于鲎血细胞溶解物中的凝固酶原使之成为凝固酶。它能水解人工合成的三肽基质,使其中所含的对硝基苯胺(PNA)游离显色,可用分光光度计在405nm处测得吸收光谱,在标准曲线上读数。本法的敏感性由LALT所能检出的LPS125ng/L灵敏到10~15ng/L。

2.2 检测LPS的意义 ①确定体内有无G-细菌感染或GET。如无G-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基质染色法阳性,则提示GET。②作为病情预后的预测指标:血中LPS水平高者预后不良。③对有腹水者可判断是否有G-细菌所致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3 GET的发生机理。

GET的发生机理主要是肠道内的LPS突破了肠粘膜—Kupffer(枯否)细胞—血浆这三道防线的结果[2]。

3.1 经肠粘膜吸收的LPS增多 ①活动性肝病常伴有炎症性肠病。②门脉高压时的充血性肠病,此时肠道血管扩张、扭曲,粘膜充血、水肿、糜烂、通透性增加。

3.2 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失调 ①经肠粘膜吸收的LPS进入门脉血流,此时的“门脉内毒素血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枯否细胞以胞饮的形式摄取LPS,通过浓缩LPS分子的类脂含量和缩短O—抗原的长度而修饰LPS,然后交给肝细胞进一步解毒,而重症肝病在肝实质细胞损害的同时也伴有枯否细胞损害,其功能受损,来自肠道的LPS未经解毒而进入体循环。肝硬变患者肝静脉LPS浓度[(73±110)ng/L]显著高于外周静脉[(31±58)ng/L](P<0.001),提示肝脏不能清除由门静脉进入肝内的LPS。动物实验可见到枯否细胞在消除LPS方面的主要作用:贾淑云等[3]用硫代乙酰胺(TAA)引发大鼠的严重肝损伤,如先静注甘油三酯激活枯否细胞功能,可使肝损伤与GET减轻;但如先静注二氧化硅(SiO2)抑制枯否细胞功能,则GET加重,同时出现肾功障碍与肝性脑病。韩德五[1]用大鼠作动物试验,先用CCl4灌胃,使肝实质细胞出现严重损伤,但未发生肝功衰竭,以后再灌入SiO2后,先出现LPS明显增高,继之出现肾功及肝功衰竭。枯否细胞在LPS引致肝损害中具有双重作用[1,2,4]:一方面在LPS小量间歇地进入门静脉时具有吞噬清除的功能;另一方面在肝损害较重,大量LPS进入门静脉时,因枯否细胞功能亦严重受损,不仅不能清除LPS,还可被其激活,通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引起肝细胞损害。②肝硬变肝实质细胞数目减少,对LPS的解毒功能下降。

3.3 门体分流 ①肝病时常伴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出现不同程度的门体分流。②自发性或手术后肝内外门体侧枝循环,LPS绕过肝脏涌入体循环。肝硬变分流术后患者,外周血LPS水平[(82±150)ng/L]显著高于未行此手术患者[(31±58)ng/L][2]。

3.4 淋巴液生成增加 门脉高压时肝脏、肠系膜淋巴液增加,腹腔淋巴管—胸导管成为LPS进入体循环的重要代替途径。

3.5 外周血LPS灭活功能降低 外周血参与LPS灭活的因子如白细胞及其分解酶、补体、LPS结合蛋白,如高密度脂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等不同程度降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