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子安,赵守松,刘传苗。

【摘要】   目的 观察42例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转归,探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设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血浆置换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均升高(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一周后,ALT、AST、TBil、Cr、CHE、PTA无明显改变(P0.05);42例患者最终基本治愈出院36例(85.72%),死亡6例(14.28%),与对照组相比,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血浆置换78例次后仅有1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82%。结论人工血浆置换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实验室指标,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关键词】 人工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一系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血浆置换作为人工肝支持治疗的一种,能迅速缓解因肝脏细胞大量坏死造成的体内毒物堆积,促进患者肝脏自发恢复,或为进一步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自2006年1月引进日本生产持续徐缓式血液净化装置ACH—10(人工肝机)以来,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42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血浆置换组病例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43.52岁。病因诊断:乙型肝炎19例,戊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11例,未分型4例;并发症:肝性脑病5例,均为Ⅱ度以上,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各1例。 对照组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1.43岁。病因诊断:乙型肝炎16例,戊型肝炎7例,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6例,未分型3例;并发症:肝性脑病4例,均为Ⅱ度以上,自发性腹膜炎5例,肝肾综合征1例,电解质紊乱2例。两组入选病例均为我科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重型肝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甘草酸二铵、前列地尔、血制品、思美泰等治疗,对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进行相应处理。血浆置换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采用日本生产持续徐缓式血液净化装置ACH—10(人工肝机),首次治疗前行单针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每次血浆置换量(2600~3000)ml,术前常规应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预防过敏,术前及术中根据患者PT,酌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使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每次治疗间隔时间(2~5)天,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最少1次,最多5次,本组42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78次,人均1.71次。

1.3 观察指标 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精神状况、乏力、纳差、腹胀、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取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常规。 不良反应:皮疹,颜面、口唇、四肢麻木,过敏性休克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数据以x±s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及体征 42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如食欲增强、腹胀减轻、黄疸减退、精神好转等,5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其中有3例由Ⅲ度降为Ⅰ度。对照组32例患者常规治疗一周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有数例患者症状反而有不同程度加重。

2.2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变化 42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升高(P0.05),见表1。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变化 32例重型肝炎患者常规治疗肝肾功能、凝血机制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ALT、AST、CHE、TBil、Cr、PTA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2。表1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变化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变。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