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摘要: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艰巨而光荣。培育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法制意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积蓄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栋梁,加强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培育路径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髓的,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效构建中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境界与文化水平的重要思想武器。当代大学生作为创建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培育对象。然而,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一致,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而艰巨任务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一)理论联系实際培育路径相对薄弱。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约有59%的当代大学生认为高校实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培育路径实践培育路径有所失衡,即多数高校在培育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灌输过多、实践教育活动较少的现象。这种重理论轻实践培育路径,对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利影响。[1]以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功能发挥为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报告会、专业课程教学等理论培育路径的价值发挥要明显低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培育路径。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分别约有55%、79%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较大;另外分别约有48%、50%、38%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报告会、思政理论等课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甚微。

(二)网络媒体培育路径面临巨大挑战。

21实际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已发展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教学路径。计算机网络拥有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当代大学生网络上不仅能够了解国外、国内以及社会实事,而且能够轻松查询相关学习资料,当然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形式丰富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然而,由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致使网络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即存在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内容,也充斥着诸多不良言论与思想。尤其是一些图谋不轨的西方国家,试图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大肆鼓吹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贬低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此动摇广大中国民众的思想信仰与意识形态;还有部分人将网络平台作为个人炫富或拼爹的场所等等。这些消极的网络信息内容都会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网络媒体培育路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三)当代大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兴趣不足。

在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态度调查中得知,只有约20%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感兴趣,认为该课程内容比较生动有趣;约有53%的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感兴趣,认为该课程教学方式落后、内容过于枯燥与乏味;约有25%的当代大学生则表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约2%的当代大学生讨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能逃课就不去上课。从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缺乏兴趣。[2]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二、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因素。

(一)培育模式相对单一。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自主性选择与多元化文化促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愈来愈多元。思想观念的自主性与多元性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须高度重视的,因而培育手段与培育方法的更新变化就显得尤为迫切。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依然停留在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方面,还未真正找到与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相一致的契合点。尽管部分高校也采用了新媒体教学手段,并注意到了管理与教育、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但由于传统观念、实践场所等方面的影响,多数高校教师仍以传统“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培育现象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显得过于死板与单调,难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无法让当代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由于当代大学生处于特殊的人生转折期,其价值观思想观念等都相对活跃,独立性与主观性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与新观念。但是,因其思想观念与价值意识还未真正定型,加之较少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阅历比较浅薄,因而极容易受社会舆论所左右,对一些社会问题等也容易产生偏激心理或看法。从本质上讲,当代大学生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思维定势出发,所以其思想与行为都带有极强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认为其实际价值较小,与自身关系没有紧密联系等。这种认识偏差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一定的阻碍。更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三)不良社会舆论的冲击。

社会舆论就是特定时期普通大众的文化焦点,是某些思想与观念的代表,具有强烈的带动效应与广范围传播功能。尤其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更是增强了社会舆论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主流社会舆论是积极向上的,但仍有不良社会舆论的存在,并侵蚀着一些大学生思想认知。[3]譬如,一些西方国家在网络上蓄意传播的美化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唱衰我国经济等具有误导功能的不良信息,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造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逐渐淡薄,大大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质量与成效。

三、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一)鼓励大学生不断强化自我教育。

当代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思维独立等显著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难度。要想真正实现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加强引导与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具体而言,一是当代大学生对自我认知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正视自己,坚持进行自我反省,学会用辩证眼光剖析自己,敢于进行自我批判。同时还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批评,努力正视自己的问题,用心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做到客观与公正的自我认知。二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大学生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切实了解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课余时间,大学生要主动参加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如院校组织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丰富的实践学习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三是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环节中,必须坚定信念。这是因为自我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因而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与信仰是其强大支撑。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育模式。

针对当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必须逐步平衡理论培育实践培育的比例,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当代大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与服务社会,感受生命价值,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与此同时,社会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培育模式,其能够更为高效的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具体方法如下:一是把社会实践列入到教学计划中,明确具体学时与学分,促使实践培育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二是要不断更新实践培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专业实习、“三下乡”、红色旅游、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支教扫盲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的新生机与新活力;三是促进传统培育模式与现代科技教学培育模式的有机结合,不断开拓与创新。在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优化过程中,必须积极开辟多种培育模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育模式的实施,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与动力,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任务落到实处。

(三)大力构建网络培育活动载体。

当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情。比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网络平台中的各个环节与领域中,积极利用BBS、QQ群、博客以及E—mail等现代化网络工具传播、培育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精神环境。所以,要努力搭建一批集服务性、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红色网络载体,开辟互动交流、心理咨询、理论宣传、就业指导以及活动展示等创新栏目,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而且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同步思想、做到信息化管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间与培育时间的全面覆盖。[6]与此同时,国家、社会各界以及高校等都应充分利用网络监控与屏蔽技术,将不良信息进行有效屏蔽,积极创造优良的网络信息环境,切实掌握网络主流思想培育的主动权。

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当代大學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个人、院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共同努力,争取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环境。特别是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新媒体、校园文化以及实践活动等多种培育模式,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当代大学生则要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等方法将所学知识内化,且要逐步外化为实践行动。总之,通过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必定会形成培育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实现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进而为伟大的“中国梦”实现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春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影响因素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3)。

[2]刘永生,康丽滢,郭秀丽. 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 求实,2014(09)。

[3]乔瑞华. 新时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及其培育途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4]郭洪生,李建明,郭妍妍. 以实事求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思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5]王丽丽,张森林.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

[6]袁金勇.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同走向内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9)。

作者简介:

吕金洲,(1982—),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认同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编号为:2015—GH—3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