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搏浪江海

江海之上的灯塔航标,孤独却执着地照明一方水域,在外人眼中,无疑它们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

灯塔航标从建立、维护到更新,背后是一整套艰苦而无休的系统工程,外人却无法得知。

毕业论文网   对重要航道的航标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对孤悬海外的灯塔进行质量检测和设备换装,每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是艰巨而又繁重的。

这一切的挑战,难不倒广州航标处“海鹰突击队的年轻人。

青年向往的“海鹰”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所负责的珠三角水域,正是全国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助航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辖区内大部分基层站点都存在着一线职工人手紧张、年龄层次偏大等问题,对于助航设施的建立、维护及更新等需要人手人力的工作,基层站点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

在现实压力之下,广州航标处于2014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海鹰青年突击队,成员均由广州航标处各科室及基层站点的35岁以下职工组成,力求集中全处的青年力量,承担辖区内“急、难、险、重”的任务

其成立伊始,便展现出了这支青年队伍独特的魅力及“雷霆”般的执行力,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2014年底我在深圳站实习,当时深圳南澳沿海附近有很多礁石,由于在海面上没有助航设施,白天捕鱼的渔船还能借着岸上的灯光看清海面的礁石,到了晚上却会因涨潮和天黑,完全无法看到礁石,特别容易出事故。

广州航标处运行保障科的高明超,依旧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目睹“海鹰青年突击队执行任务的情形,他说道,当时南澳镇政府要求航标站立即在周边水域设立灯桩等引航设施,盐田航标管理站只有四个人,面对这种紧急的任务自然是非常吃力的。

随后该站马上联系到海鹰青年突击队,很快海鹰青年突击队在队长常鹏的带领下,派遣了两名队员马不停蹄地赶赴现场并立刻开展作业。

当时灯桩必须设立在江中的一块礁石上,而这些礁石是没有登陆点的,再加上当天下着雨,人踩在礁石上很容易滑倒,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海鹰青年突击队依然只花费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便成功把一二百斤的灯桩背上礁石,进行了安装、调试。

而这片曾被列入危险的海域因航灯航标设施的存在,现在也摇身一变成为该区域的安全航行区。

海鹰青年突击队高效的战斗力,彻底震惊了当时的高明超,也让他立志要加入这样的队伍。

“那次行动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2015年调回到机关科室工作后,我马上提出了申请,最终如愿加入到突击队中。

”   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机关处室里,“海鹰青年突击队的事迹早已传遍业内,只要有他们出动的任务,便让人倍感安心。

海鹰青年突击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航标处新进人员以及青年职工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海鹰青年突击队青年人用青春和活力担当起 “急、难、险、重、新”的突击任务,为航标事业做出积极奉献,展现出新一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战功赫赫的“海鹰”   “‘海鹰青年突击队广州航标处的一支别动队,是一支可以及时支援各业务科室及一线基层的有生力量。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党委书记李忠介绍,在平时,“海鹰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在各自岗位上工作,一旦有重大任务需要执行,他们就会三五人组成一组,奔赴现场,攻坚克难。

在该突击队成立至今的三年时间内,立下了显赫战功,交出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舢舨洲,位于珠江主航道的东莞虎门水道和伶仃洋交汇处,这座五亩大的海岛因扼守要冲,百年前便由法国人在此建设了灯塔,成为珠江航路上一盏“指路明灯”。

百年后的今天,舢舨灯塔依旧发挥着它的功用。

今年4月,广州航标处针对舢舨灯塔进行了专项的灯器保养和电池更换,考虑到舢舨灯塔只有黄灿明一位守岛人的情况,突击队当仁不让地接过了这个任务,迎来了一次大考。

“这次任务最艰辛之处就是给灯器进行电池更换,为了保证航标灯的灯光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常亮,必须用特制电池,而这种电池是很重的,一块大概有80斤左右,而且电池本身是没有提手,都是靠队员们抱着或者肩扛才能移动。

”时任突击队队长的常鹏回忆道,此次突击队出动了十几个队员,大家从船上开始要把新电池背着,然后爬到山顶的灯塔上安装,同时要把旧的电池灯塔上拿下山运回船上,一来一回负重超过160斤,对队员体力的考验尤其关键。

”常鹏对这一细节记忆犹新,由于灯塔工作的特殊性,往往要为灯器配备两组电池,一组使用,一组备用。

在??天工作中,“海鹰青年突击队完成了共计80块电池的装卸,负重接近6.4吨,顺利地保证了这座百年灯塔的“明灯常亮”。

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聚焦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大桥的施工区域,也是船舶日常航行的繁忙区域。

2015年6月份,“海鹰青年突击队应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要求,为在建大桥的桥墩周围设置临时的航标灯,但由于工程牵涉的单位众多,建设单位在对其中一个桥墩安装了一个3米多高的灯柱,却没有安装相应的爬梯。

“当时到了现场,我们都懵了,露出海面的灯柱有3米多高,灯柱上却没有任何供人爬上去的梯子。

当时我们收到的任务是要在晚上完成设灯,因为第二天该航道就要立即投入使用。

”参与过这项任务的“海鹰青年突击队队员李凤山介绍,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突击队想尽办法解决问题,最终采取了“人托人”的办法,由一名队员踩在一名队员的肩上,人力接驳代替梯子,爬到3米高的灯柱上完成航标灯的安装加固工作。

“那个灯柱周边就是海水,只要两名配合的队员稍微不稳,就会出意外,幸好最终突击队顺利安全地完成任务

”第一次参与“海鹰青年突击队任务的李凤山,深深感受到了“海鹰”这块牌子的分量。

航标犹如船舶的眼睛,一刻不亮便形同船舶失明,航标工作的特殊性和应急性,让“海鹰青年突击队队员不得不保证极高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他们也在一次次的出勤中,练就出了鹰的速度、敏捷。

成为了一只只翱翔于广阔的南海和繁忙珠江口水域的“海鹰”,他们用实际行动,描绘出青春最美的样子。

一往无前的“海鹰”   “海鹰青年突击队给予了青年人释放活力,提升自我的舞台,他们在“海鹰”的旗帜下攻坚克难,勇往向前。

海鹰青年突击队现队长罗子汶介绍道,在“海鹰青年突击队队员身份之外,他们依旧保持着“海鹰”的特质,成为科室以及大部分科研项目的技术骨干。

“像技装科研发的挚链器,运保科及盐田航标管理站研发的驱鸟器以及广州航标处研发建设的水上巴士安全监管平台等创新科研项目,都是由这群‘海鹰’耗尽心血研发的,既贴实际又取得很好效果。

”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一代的寄语中说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   “海鹰青年突击队的年轻人们正以积极的行动实践着,从踊跃报名奔赴西沙群岛支援当地航标站建设,到以志愿者身份参加“横渡珠江”,“海鹰青年突击队队员,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脚步。

鹰飞千里,始逐高峰。

航标事业是无尽的,而青年的力量是无限的。

海鹰青年突击队正逐步成为广州航标处的中坚力量,是他们的紧急驰援,才使得应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是他们的乐于钻研,才使得科研项目得以加快推进。

今天,他们以广州航标处为平台翱翔在珠江口及南海之上;明天,他们将向着航保事业更大的舞台展开羽翼,鹰击长空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