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生理盐水浸润病损上皮标本的直接免疫荧光诊断口腔天疱疮

摘 要:目的:对取自存有上皮分离征的口腔黏膜病损周缘上皮标本,经生理盐水浸润后作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以观察这种检材对诊断天疱疮是否能增强其敏感性。方法:选取26例临床可疑为口腔天疱疮患者,在病损周缘分离上皮剪取标本标本再一分为二,一种用生理盐水浸润置入标本瓶,另一仅置入洁净标本瓶内送至实验室做DIF技术检查。结果:26例经生理盐水浸润标本的DIF全部阳性(IgG)(100%),呈现棘层细胞间清晰易辨的特征性亮绿色网状荧光,而26例未作标本生理盐水浸润只有17例阳性(65%),绿色荧光偏暗。结论:对临床可疑为口腔天疱疮患者,其口腔黏膜病损周缘的分离上皮组织标本,经生理盐水浸润后作DIF检查,可增强DIF的敏感性,方法可靠、得当和标本取材便易。

论文网。

关键词:分离上皮;脱落细胞;直接免疫荧光天疱疮 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技术是诊断口腔天疱疮的金标准,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1—2]。DIF的传统取材要求是全层黏膜组织,但口腔天疱疮患者的黏膜因有上皮分离征,若要切取包括黏膜下层在内的完整全层黏膜组织,操作相当困难而且容易引致较大的创伤,甚至要多次重复操作才成功,患者较难接受。基于上述原因,十多年来,对于有上皮分离征的临床疑为口腔天疱疮病例,需要作DIF检查以确诊者,获取标本方法作了改变:在病损周缘分离上皮剪取标本标本再一分为二,一种标本生理盐水浸润置入标本瓶,另一标本仅置入洁净标本瓶内送至实验室做DIF技术检查,先后共作了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毕业论文。

1.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诊断为口腔天疱疮患者,服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除外。先后共选26例(为本院口腔科1990年~2011年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6~60岁,平均42岁。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2门诊标本的取材:对每一患者的同一病损标本作如下处理。病损周缘的分离上皮组织:在病损缘,用镊子轻揭残壁,使上皮分离,剪取约1 cm2 cm上皮组织,标本一分为二,一种用生理盐水浸润置入标本瓶,另一种仅置入洁净标本瓶内送至实验室做DIF技术检查。

论文网。

1.3实验室DIF检查:在两种标本上加滴荧光标记的兔抗人IgG、IgA、IgM、C3(丹麦DAKO公司产品),置入37℃温箱内孵育30 min,pH值7.2 PBS洗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或细胞周围出现亮绿色为阳性。 作文 /zuowen/。

2 结果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1经生理盐水浸润上皮组织标本:所有26例标本的DIF检查结果是IgG阳性,光镜下呈现棘层细胞间清晰易辨的特征性亮绿色荧(网状),未发现有基底细胞层。 毕业论文。

2.2无生理盐水浸润上皮组织标本:26例涂片标本中有17例IgG阳性,绿色荧光偏暗。另有6例IgG阴性。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3 讨论 代写论文。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疱性疾病,由抗表皮中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3(Dsg3)的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蛋白水解酶,致细胞间黏附性丧失、棘层松解,形成表皮(上皮)內疱,表现为薄壁水疱,尼氏征阳性,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常见类型是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其主要抗原为抗表皮(上皮)中桥粒芯糖蛋白(Dsg3)。大多数PV的早期病损首先出现在口腔,且口腔出现水疱很快破溃,临床检查时绝大多数仅见到范围教大的糜烂面。直接免疫荧光(DIF)技术是诊断天疱疮的一种可靠方法,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其特异性强。DIF的检材传统要求是黏膜全层组织,但口腔天疱疮患者病损黏膜上皮存在棘细胞层松解,上皮极易分离。如果要切取完整全层的黏膜组织(包括基底细胞层黏膜下层)则较难掌握,常常出现已切取出来的黏膜块会分离成为两片(上皮细胞层片与基底细胞层及其黏膜下层组织片)。由于操作相当困难而且容易引致较大的创伤,甚至要多次重复操作才成功,患者较难接受。相比之下,如果仅以分离上皮作检材,切取则容易得多。因黏膜病损本身已有上皮分离的倾向,只需在病损缘轻揭分离,即可切取所需的上皮组织。实际上,PV病理特点基底细胞层上的上皮内疱,基底细胞不松解。PV病损分离上皮组织是除基底细胞层以外的上皮组织,因此,以这种检材作DIF检查,已足可观察到天疱疮的特征性免疫学现象——棘层细胞间的绿色荧光(网状),由此可作出确诊。本研究26例口腔黏膜病损缘的分离上皮组织经生理盐水浸润标本,DIF检查结果全部为IgG阳性,呈现棘层细胞间清晰易辨的特征性亮绿色网状荧光,足见其敏感性之高,提示在黏膜病损周缘分离上皮组织获取标本,可取代全层黏膜组织作DIF检查,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而未经生理盐水浸润上皮组织标本,只有17例阳性(65%),绿色荧光偏暗,提示分离上皮组织未经生理盐水浸润,其输送实验室作过程中明显影响了上皮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减弱了DIF的敏感性,相反,经生理盐水浸润上皮组织的DIF, 棘层细胞间的绿色荧光明亮,说明其上皮细胞的生物活性保持较好,从而增强DIF的敏感性[3]。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4 参考文献。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 Pohla—Gubo G.Role of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dermatology[J].G Ital Dermatol Venereal,2011,146(2):127. [2] 侯存军.天疱疮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2):115. 毕业论文。

[3] Vodegel RM,De Tong MC.Enhanced diagnostic immunofluorescence using biopsies transported in saline[J].BMC Dermatol,2004,4(10):137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