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亚太国际关系的主要瓶颈与突破

摘 要:201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陈峰君的《亚太崛起国际关系》论著,该书系统讲解了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地区合作等,其中讲到美国组建的TPP,详细论述了TPP的进展与障碍以及美国战略意图。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霸主地位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格局影响尤其重要,当今亚太地区国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南亚东盟国家等国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各国的崛起,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日美同盟、美俄关系、朝美关系、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亚太崛起国际关系;东亚一体化;日美同盟;   1.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   随着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且正面临一种史无前例的转变,即由过去的“两极格局”向一个“一超多强格局”转变,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亦如此。

自一个半世纪前,东亚被强力卷入西方国际体系开始,步履蹒跚的东亚诸国开始艰难的复兴路程。

现代化之路的艰苦抉择不断困扰着东亚国家,并由此引发百年的战乱与纷争。

直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复兴始,至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相继重演日本的发展历程,东亚国家与地区上演一幕波澜壮阔的崛起奇迹。

而社会主义中国在70年代末施行改革开放政策,指引国家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同时也将东亚的经济崛起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在分析50年来亚太国际关系格局问题上,东亚国家为主要分析对象,苏联(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为外部强权。

界定“东亚国家”的概念也很重要,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国家为主要对象。

这些亚洲国家,连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及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共同构成了亚太国家关系网。

2. 美苏争霸对东亚崛起产生影响   二战结束伊始,国际体系迅速走向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

二战中,伴随着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胜利,英法两国的殖民统治被彻底摧毁。

战后,重归东南亚的英法两国势力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而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此时,能够对东亚事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只有美苏两国。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东亚政治版图中,此时新中国建立伊始,国际地位与国际威望均不高;日本仍处于美国的军事占领下;朝鲜半岛南北方仍属于美苏的势力范围;东南亚诸国大多仍是殖民地或新近独立国家。

整体而言,此时的东亚国际体系中只是无足轻重的从属地位。

从另一个角度看,东亚复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此时的东亚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处于历史上的最低谷,而崛起之路便从此开启。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外部势力的美苏两国深刻地影响着东亚国家的复兴之路。

全球冷战格局在东亚得到泾渭分明的体现。

3.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日美同盟使其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中坚力量   日本的经济奇迹堪称东亚复兴的楷模。

在“工业革命之路”(即科学技术为导)和“勤劳革命之路”(即劳力密集型)的有机融合下,日本经济自60年代获得高速发展。

而紧随其后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采用此发展模式。

作为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地区,或许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之路的新范式。

日本迅速崛起为一个经济超级巨人,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力量一极。

至少在经济层面显示日本开始参与分割美苏的亚太蛋糕。

至于日本何时成为一个真正的亚洲大国,应是80年代中曾根康弘执政时期。

82年至87年中曾根执政5年间,是日本内政外交的一个分水岭。

此时的日本成功走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过渡向平稳发展;政治及外交上开始明确提出自主的要求,也明确提出“政治大国”的建设目标。

另外,美国亚太地区实施“离岸平衡”战略,同盟是其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

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于2015年1月26日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讲话中指出:“美国的联盟和安全伙伴关系不是20世纪的遗产,而是21世纪的投资......”美国继续强化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合作,并加强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伙伴的合作。

美国的??太双边同盟体系逐渐形成多边互动频繁的伙伴关系网络。

日本在美国再平衡战略中占据重要战略,其是美国亚洲战略的基石。

总体而言,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威望的持续积累使得日本以“大国”的身份介入亚太政治版图。

4.中国的复兴之路及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提升   中国的崛起,在东亚范围内应是一个特例。

其他东亚国家或地区都是由经济复兴迈向国家崛起

而中国却最先获得政治军事大国地位,这是与中国建国后严酷的国际环境及冷战形势在东亚的表征所决定的。

新中国建立之初,世界舆论认为中国不过是苏联的又一个小兄弟,是苏联在东亚的代言人。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中国的发展进入最艰难的十年,至70年代,中国周边环境开始缓和,此时的中国也迈入“大国”的行列,成为亚太地区力量的重要一极。

没有经济的崛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

70年代末,中国施行改革开放,在长达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中国走向一条经济复兴之路,东亚力量版图随之重新书写。

如今,中日两国成为影响亚太事务的核心国家。

5.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目标需与亚太地区国家建立紧密联系   对“东亚复兴语境中的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这个问题,美苏(俄)两国被看作外来的强大势力。

亚太国际关系中,绝不能忽略这两个外部势力。

美苏冷战格局深刻塑造亚太地区数十年来的国际关系。

苏联,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介入东亚以来,成为影响该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一。

苏联的兴亡史也伴随着东亚地区不断的局部战火硝烟。

难逃“盛极必衰”天则的苏联灰飞烟灭,留下一个虚弱的俄罗斯

而现如今的俄罗斯能够在东亚发挥多么大的影响。

或许,石油、天然气能够带来更多的美元。

将来的俄罗斯能否重现昔日苏联的辉煌?用欧洲人的说法,俄罗斯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或许,俄罗斯是未来亚太国际关系格局的一个重大变数。

俄罗斯在太平洋方向除远东开发的国内议程之外,还包括融入亚太经济的国际议程,这一内一外的两项议程是俄罗斯太平洋战略中的一组双向维度。

俄罗斯多年在亚太地区处在“边缘化—被边缘化”的地位,加强与亚太各国的联系,尤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被推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俄罗斯也加强了与非西方国家的关系,在这其中,推动中俄更紧密的合作仍是俄罗斯的首要目标。

6.美国亚太战略   50年来,美国始终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力量。

冷战时期,日美同盟将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作为其介入东南亚地区安全事务的主要目标;冷战后,日美两国试图以日美同盟为框架应对亚太地区冲突和中国的崛起,因而研究日美同盟对东南亚这一我国周边安全关键地区的影响,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判断21世纪初期日美同盟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功能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

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日美两国的共同威胁消失,日美同盟陷入何去何从的“漂流”状态,而两国关系在东南亚表现出以竞争性为主、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两面性。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亚太战略都不会有大变化,东北亚战略东南亚战略仍将是美国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

总而言之,美国是影响亚太国际关系格局的最重要的国家。

7. 东亚一体化促进和平与稳定   东亚一体化问题的讨论一度被热议,东盟也被欧美国家标榜为“一体化”的样板。

东南亚国家因“东盟”的建立也升格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之一。

将“东盟”看作亚太的“一强”或“一极”。

作为“一极”,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就可以成就。

东盟在政治、军事以及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合作任重道远。

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特现象。

东盟不能成为“一极”最重要一点在于它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性值得商榷。

东南亚诸国自独立,数十年来苦苦追寻的不过是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得自主生存。

但它们往往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大国争霸的权力游戏。

这或许就是小国政治的悲剧。

因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以及东南亚特殊的地缘政治重要性,美国一直将东南亚当作其亚太战略最重要的两个支点之一。

东盟作为地区组织的松散本质更消释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强大势力的身份存在。

无论如何,东盟国际地位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需看它是否能将东盟十国的力量更好地整合到国际事务的对话中去。

8.结语   整体而言,50年来的亚太国际关系格局是一个由“美苏争霸”的冷战体系走向一个“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也是一个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

在这样的格局中,美国作?槲ㄒ坏某?级大国发挥着主导作用。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遗产,昨日的辉煌已成明日黄花,未来之路尚待国力恢复之时。

东盟是一个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想在亚太事务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势必需要从内部整合入手。

在全球化时代,亚太国际关系走向如何,很难定论。

“全球化”绝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资本主义全球化”,更不是“美国化”。

无论东亚的未来发展如何,这一复兴过程都是值得继续思考的因素。

亚太关系的主线是以美国为首的阵营,以中国等五国为主的金砖四国,及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东盟,三者之间正在演绎着当代版的三国演绎,东亚始终是主角。

参考文献   [1]张洁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第40页   [2]徐万胜 《冷战后的日美同盟与中国周边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87—188页   [3]肖辉忠 /韩冬涛《俄罗斯海洋战略研究》,时事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第257—259页   (作者身份证号码:41102319910626304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