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偏见】 傲娇与偏见

魔鬼”一语早就在人们头脑中转化为狰狞的面孔。

魔鬼本来应当超离人间俗界。

如果让魔鬼溜出跑到人世间来,不吞噬孩童也会骚扰百姓。

而居然让魔鬼正襟危坐编纂一部词典,岂不冒天下之大不韪?近代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一八四二――一九一四)就使得我们顿感精神支柱被突然抽掉,换上遍布针刺的荆条。

这本书在一八八一年就以《犬儒主义者词汇手册》为名刊印于世。

犬儒主义是古希腊就有的人类的自知之明:人并不比狗高明,因为狗活得简单、快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犬儒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狄奥根尼,他认为财富蒙住了人的眼睛,宗教腐蚀了人的心灵,技术使人失去了本性,因此他摈弃所谓文明生活,决心像狗一样生活下去,所以世人称之为“犬儒”。

犬儒主义者(Cynic)向人类文明提出挑战,他们追求从欲望中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并用苦行实践自己的学说。

魔鬼辞典》(还可译为《愤世嫉俗者词汇手册》)就是通过词典为周围事物定义的方式,极尽幽默、讽刺与调侃之能事,洞穿某些公文语调的社会内涵和心理内涵,淋漓尽致地质疑人类及其文明的缺陷。

试看:“人――一种动物……它的主要职业是消灭他的同类”;“纪念碑――这是一种建筑物,用来纪念某种没有必要或者无法纪念的东西”;“墓志铭――它表明死亡能带来美德,促人发抚昔思今之幽情”;“电话――这是一种电子谈话装置,是供那些不能面对面撒谎的人用”,等等。

现代文明的神圣光环消失了。

或者,有口皆碑的严肃仪式被掀开了滑稽的另一面,而且这一面可能更起标记作用。

怪客比尔斯大概还有治病救人的良好愿望,他毫不犹豫地将原本隐蔽严实或者被熟视无睹的人性弱点公诸于众。

如:“道歉――为将来再次冒犯打下伏笔”;“友谊――这是一艘船,在风平浪静时可以载两个人,在浊浪滔天时则只能一人乘坐”;“拥护者――尚未得到想要的全部东西的追随者。

比尔斯的确有些不讲情面:他撕开了文质彬彬的面纱,将不可明言的龌龊用意戮穿。

现代公共关系学教导人们制作人类丑陋面的遮羞布,好以含情脉脉的寒喧客套去掩饰彼此心照不宣的互相拆台。

比尔斯偏偏反其道而为:你遮掩,我戳穿;你装假,我存真。

比尔斯生长在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美国俄亥俄州。

终身笃信宗教的父母,和战火纷飞的时代都没有给比尔斯多少正规教育。

当时正是美国“幽默文学”极为繁荣的年代。

这种文学根源于西部口头文学,诙谐、夸张,旨在逗乐。

比尔斯和他的好友马克・吐温一道,在旧金山任报纸编辑和记者。

饱尝人世炎凉的自学成才者比尔斯,不会有把玩“为幽默幽默”的雅兴,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和专栏随笔,以机智和辛辣的愤世嫉俗精神和马克・吐温一样闻名。

所以,《魔鬼辞典》一书就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机器有较多的讽刺和抨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法律等方面。

如:“总统――这是一帮人的领袖。

关于这帮人,确定无疑的是,他们的广大同胞没有谁愿意他们任何一个人当总统”;“律师――一个善于为法律设置陷阱的人”;“外交――一种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说谎的爱国主义艺术”。

其他如“国会”、“牧师”、“主权”、“基督教”等词条的解释,揭穿了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机智和尖刻跃然纸上。

的确要承认,比尔斯的某些解释存在着偏见

比如他说“金钱――是一种祝福,不过,只有离开它之后我们才能受益”,未免清高过了头;还说“大城市――是地方主义的坚牢堡垒”,也实在只取一孔之见。

可也正是偏见,才可能产生相对深刻的洞见。

正好,钱钟书对“偏见”作过绝妙的解释,“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头的姿态。

”正是因为是偏见,言谈方能放任自如,思想才好尖刻辛辣,嘻笑怒骂皆文章。

比尔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穿上词典的郑重外衣,书写讽刺性散文,正话反说,不提供直接的结论,只暗示丰富的特点,让读者以笑声参与自省。

比尔斯的高见,“词典一种恶毒的学究式的东西,发明它的目的是妨碍语言的发展,使之变得僵死呆板”,他当然不忘补一句“不过,这本《魔鬼辞典》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可以说,整部词典全是偏激之见。

偏见可以让思想放假,调侃不合理;也可以让灵魂出击,暴露黑暗面。

既然都是言语上的偏激告诫,那么我们也就无必要拒绝,甚至恐惧比尔斯的激烈提醒,假如我们的信仰大厦还不至于让片言只语就可以摧毁的话。

只不过,人类向来欢喜倾听甜言蜜语,哪怕是蒙骗和蛊惑。

他们最适应善意的劝说和温文尔雅的互相迁就。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永远只是良好愿望。

大概完成我们人性的批判工作仍遥遥无期,就连比尔斯本人也意识到去揭人类的伤疤肯定不受欢迎,所以预先写好一篇序言,声明“愿世人判我无罪”。

最后,只说一句:《魔鬼辞典》突破普通作家的思维定势,释文解意,精彩迭现,大可值一读。

当然,对于这种捧场,比尔斯也说过:“一次――够了!”      (《魔鬼辞典》,(美)安布罗斯・比尔斯著,莫雅平译,漓江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三月版4.20元)。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