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逐渐由单纯的核算转移到管理和控制上来。

如果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不规范,就会直接导致贪污、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财务管理,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是确保国有资产正常运作和加强反腐源头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控制 监督 ; ; ;国有企业集团要达到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管理科学、效益一流的目标,;就应当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监督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一个设计科学、运转有效的财务控制监督体系,对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集团经营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国有权益,严肃财经纪律。

;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监督的概念; ;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监督是指企业集团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通过建立与完善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集团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对集团及下属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经营活动及业务往来、资产、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方面事务实行内部约束和自我监督的管理活动

; ;二、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 ;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监督机制既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计划目标实现的保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财务控制监督活动渗透于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过程最后都反映为会计数据,财务部门对业务过程最直接的控制监督主要是通过核算来实现,对每一项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发生都会在账面上反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监督

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的分散化、竞争的自发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给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财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及时、充分地揭示和反映市场状况。

对每一项经营业务的办理,遵循授权、批准、经办、核算分离的原则,杜绝越权行事的现象,避免影响企业经济收益,造成违规的风险。

财务部门在控制监督过程中,以会计资料为依据,以有关财经制度为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防范各种风险,起到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计划目标进行,并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违规的财务风险事件的作用。

因此,只有加强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监督,才能维护市场经济良性运转和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才能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的流通与安全,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可能的风险。

; ;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监督体系的内容 ; ;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控制监督体系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监督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考核体系建设等方面。

;(一)制度建设; ;制度是实施财务控制监督的依据,也是考核财务监督绩效的依据。

内部财务控制监督制度建设包括国家的相关财经、税务、审计等政策法规,企业集团为规范促进集团发展制定的相关制度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制度

完善的制度财务控制监督能够有效执行的基础与保证,企业集团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一系列企业运营制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监督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管理制度;货币资金及往来户结算管理制度;产品、原材料、设备等资产购销和管理制度;在建工程管理制度;递延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销售及收入管理制度;利润分配管理制度;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等制度

;(二)人员管理; ;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制度监督是一种静态监督,有制度不等于制度就能够被有效贯彻执行,如果不对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实施会计监督企业既定的目标就可能异化。

通常的模式是集团总部向所属企业派驻财务负责人,而财务负责人正是以其独特的地位代表资产所有者对公司日常的财务活动来履行监控职责。

财务负责人既要对经理层负责,即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又要对集团总部负责,即侧重财务资源的安全性和增值效果方面的责任。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