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典型报道研究放在全球化语境中:全球化语境

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2006年末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杀青出版。

在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这应该算是国内关于典型报道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它的出版,是我国学界深化对典型报道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典型报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术语汇,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实践的核心元素,如果没有对典型报道的全面认识,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理论实践,也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典型报道在媒体实践中的兴衰,都不应影响典型报道作为一个学术话题的存在的必要性,即使如一些学者所言,典型报道终将走向消亡,但我们对它的进行科学研究的价值,也不会因此而降低。

该书作者朱清河先生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当前典型报道有些寂寥冷清之时,能耐得住寂寞,用5年的时候,致力于典型报道研究,并最终写成这本厚厚的专著。

它对典型报道产生发展历程的梳理简洁而清晰,对典型报道的现实困境分析也是贴切而深入。

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在对典型报道研究中,注意把这一话题放在全球化语境中,力图在这一传统问题的研究中引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比如运用了模仿理论等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分析典型报道的生存土壤,在解释典型报道的现代困境时,他强调了20世纪90年代后,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兴起极大地削弱了典型报道传播效果。

这些分析,当然难免有不尽准确之处,但它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对我们理解反思典型报道,都很有启发意义。

本书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其资料的丰富性。

熟悉并占有本学科相关文献,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从本书各章节的注释及书后所列参考文献可看出,作者在历时五年的研究中,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查找并研读了国内学者有关典型报道的几乎全部研究成果,并阅读了建国后我国媒体上有代表性的典型报道,这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研究态度的扎实认真,另一方面,也使得该书例证丰富,加之作者笔锋常带感情,更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当然,作为一个年青学者的著作,本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笔者看来,书中提到的一些报道,是不是典型报道,还有待商榷。

所以我觉得他关于典型报道的界定失之过宽。

另外,从全书来看,关于典型报道反思部分略写薄弱。

另外,有些材料的叙述文字可以再简洁一些。

但总体看,瑕不掩瑜,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尊重尤其值得肯定。

作者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