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屈原人格”] 屈原人格的现实意义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相比,国知识分子当然有其独特性,但我不认这是他们与生俱性,而是他们生存这社会环境所造成。

从某种义上,正是绵延不绝专制制定了这民族和作它灵魂知识分子面目。

“刀俎”,知识分子除了忙、闲外几乎没有别选择。

严子陵、陶渊明隐退山水、田,拒绝仕途荣华,愿隐居生活,只能是极别人选择。

不少人以,这是秦始皇坑儒、汉武帝罢黜以事,其实早国明轴心代即诸子代,这特性就已开始形成。

儒、法、墨、纵横等所阐述都是有关现实政治秩序、权术谋略、合纵连横等思想

即使带有宇宙人生哲学思考成分道,老子那里首先也是关“无而治”另套政治学说。

作“隐士”庄子,却心想见“王者”。

造成这原因恐怕非常复杂,但“政府性质”无疑是其定性因素。

秦始皇前,桀、纣等暴君便史不绝。

诸子代,出现了孔子等古代学问集成者,他们可以设馆授徒、广收弟子,也可以著立说、创立学派,却缺乏传承明觉担当;没有把己从事教育、治学、思想独立事业,始终不能忘怀有朝日侧立朝廷。

所以才奔走各国诸侯,希望得到明君赏识。

迥异苏格拉底以西方传统,和差不多西方明轴心代即希腊明形成了鲜明对照。

而国这片土地上,就连学也摆脱不了政治说教特征。

屈原既是诗人,也是楚国官员。

他流徙途写下“千古绝唱”――《离骚》,鲁迅早就指出它表达不是“不得忙不平”。

他上天入地、采斐然全部瑰丽诗反复咏叹就是这。

屈原悲剧命运仿佛预示了他身两千多年国知识分子不幸命运,屈原人格也早已成世知识分子顶礼膜拜偶像。

秦始皇统山河,钳制舆论,扼杀思想,毁灭化,这是统绝对权力必然,任何高集、没有约束权力几乎都会导向这结。

坑儒与历朝历代狱脉相承,腹诽有罪,偶语弃市,严酷制环境定了只能造就依附权力知识分子

尽管历史上也有汉代、宋代太学生群体壮举,明代出方孝儒这样不怕灭十族“士类”,有“东林党人”这样敢与权势炙手可热宦官集团抗争生群体,捍卫汉民族王朝宋末、明末也曾有天祥、史可法等弥漫着浩然气殉道者。

然而缺乏是超越权力独立思考,缺乏对至高无上权力身质疑。

有,也只是黄宗羲等极别人零星思考,早被淹没漫长无边沉沉暗夜里,更不可能产生出知识分子独立人格

所以我们化传统只有四五、故纸堆和考据学,多还可以加上琴棋画、诗词歌赋,惟独没有是对权力独立批评,对思想由、言论由、学术由也就是对知识分子身理想追。

直到上世纪交才出现线微弱机,以张元济、张謇、蔡元培等知识分子代表,他们戊戌变法遭血洗毅然然选择南下,告别朝廷,踏上了完全有别传统知识分子路,开始己独立事业。

张元济商印馆开辟了独立近代出版业。

张謇开办工厂,成民族工商业巨子。

蔡元培绍兴、上海开始他早期民办学生涯。

近代新旧交替际,这些功名身、居庙堂上知识分子走出了条全新道路。

尽管风云变幻、战乱动荡,还有强敌入侵,到0世纪叶,知识分子权力外社会,独立从事己事业已各领域蔚然有成。

以由主义知识分子例,以胡适、傅斯年、罗隆基等代表五四代(及五四代)已成社会坚。

他们部分沐浴欧风美雨,吮吸由主义乳汁。

国民党党专政代,他们曾以知识分子良知坚持独立批判,但“天下不归杨即归墨”两极对,多数人只能非左即右。

储安平主编《观察》周刊标志着国知识分子对理想独立追,他们已走出了屈原人格巨阴影。

遗憾是汪洋海般农国,他们声音毕竟太微弱了。

对国知识分子而言,今天重要就是回到0世纪上半叶先辈们曾走那条路,彻底摆脱对权力依附。

这种依附性虽然不是知识分子身手造成,但确乎已渗入不少知识分子骨髓,甚至化他们“种情感倾向以及认识、评判事物既定思维方式”(肖雪慧语)。

不改变这精神状态,老是以权力是非是非,甘愿成权力诠释机、传声筒,屈原人格阴影打。

■。

【客荐《009年国杂精选》向继东选编长江艺出版社00年月出版】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