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例全麻下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剖宫产全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66-01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剖宫产手术针对性护理配合的效果。

方法:162例全麻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行普通护理实验组81例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

观测指标有全麻剖宫产术前术后焦虑评分全麻剖宫产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全麻剖宫产全麻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评定得分69±8和6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4±6和88±5 (P[1]。

为了探讨全麻剖宫产手术针对性护理配合的效果,现对我院的162例全麻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全麻剖宫产手术患者162例,年龄21—38岁,平均28岁。

按照需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81例,实验组81例。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征及孕周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发现实验组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取全麻下的针对性护理配合。

全麻前:介绍情况,熟悉诊断病情,嘱咐患者术前相应的禁食禁水,设定合理的手术室温度与湿度,检查医疗器械等。

全麻诱导期:病人制动,协助插管,摆放体位,协助抢救等。

全麻维持期:重点是监护工作。

全麻苏醒期:防止意外损伤,检查导管放置和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

全麻后:随访病人,心理指导以及活动指导。

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配合。

�   1.3 观测指标 ①全麻剖宫产术前术后焦虑评分:采用焦虑测评表评定患者手术前、后24小时是否存在焦虑及其焦虑的严重程度。

临界标准分为50分,评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全麻剖宫产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评估方法采用镇静躁动评分评分>5分者视为躁动

全麻剖宫产术后镇痛药使用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评分>7分者给予药物镇痛。

�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的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当P<0.05时,认为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全麻剖宫产术前术后焦虑评分:实验组术前焦虑评分得分为69±8、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得分为94±6,术前两组间焦虑评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3.8,P[2]。

剖腹、切开子宫而娩出胎儿即为剖宫产术[3]。

实践证实,剖宫产手术涉及母婴双方安全,在手术护理配合具有其特殊性[4]。

对于全麻下的剖宫产,不管对产妇还是胎儿来说,危险性都较高。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

�    本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评定得分69±8和6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4±6和88±5(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