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让点子变成金】 大学生创意创业点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学技术活动的“奥林匹克”竞赛

广东大学生科技竞赛第一品牌      “拿手指当鼠标,你试过吗?”   “新型中药煎煮器,你见过吗?”   “怎样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考虑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你研究过吗?”   在2005年4月25日至26日的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现场,来自广东49所高校的大学生展示了他们富有创意的近千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韩大建、团省委书记邓海光以及教育厅、省科协的领导出席了该次盛会。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学技术活动的“奥林匹克”竞赛

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全国竞赛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每隔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历届大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是广东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的第一品牌。

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2004年7月启动,经过广东省30多名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初步评比,选出912项优秀作品参加活动的终审决赛。

挑战杯参赛作品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包括自然类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科技发明制作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成果。

挑战杯”的评选分成自然科学类的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类,获得特等奖的自然科学类作品有中山大学罗玛同学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天线》,广东工业大学刘传森等同学作品《嵌入式智能脉像诊断仪》,广州大学古村落保护规划小组的《广州三元里村历史文化保护计划》,深圳大学白羽的《蟑螂特异变应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等13项作品,获得特等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类的有中山大学杨颂德等同学的《垃圾邮件现象调查及其对策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李泽敏等同学的《城市乞丐生存状态与广州形象报告》,华南理工大学范闽同学的《我国个人收入性别歧视的微观计量分析――基于广州市IT业的实证分析》等10项作品

大学生科技成果“第一拍”      2003年11月,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竞赛中,青年企业家宋祖德以20万元拍下华南理工大学《洪水救助体系》,启动中国大学生科技成果“第一拍”后,紧接着又有12项“挑战杯参赛作品正式签署了科技成果转让合同,转让总金额高达2275.6万元。

来自清华大学的一项信息技术作品,则创下了单项成果转让最高价――800万元。

自此,把“点子”变“金子”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梦想。

而“挑战杯”也由此“火”了起来。

“为了备战‘挑战杯’,鼓励学生创新,我们学校设立的‘百步梯攀登计划’项目,就是资助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每年投入150万,全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了该项活动。

华南理工大学的团委书记白涛介绍说“为备战第八届‘挑战杯’,我校在2004年举行了中山大学2004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共计168份,其中以自然科学类作品为多,共计73份,社会科学类作品数次之,共65份,科技发明类作品也难能可贵地达到23份。

参赛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既不乏长达百来页的理论陈述,也有精心制作的实物模型或演示光碟。

”中山大学的负责人说其校内已经掀起了一股“挑战旋风”。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开幕式上说:“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孕育着民族的希望。

在知识决定命运的今天,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应创造新知;不仅在课堂上学,还应在实践中学。

而‘挑战杯’的举办,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实践的平台。

”      把课业和科研联系起来      曾经在“挑战杯”获奖并与福建著名企业“七匹狼”公司签约500万元的合作开发意向书的庄希勤同学,其所在团队的参赛项目为《华信二手车鉴定评估》。

他说,我们都是利用午休时间和下课后,抓紧时间写一段东西。

在电子平台上,大家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进行阐述和激烈的争论。

为了调研,每一个组员都开动了各自的社会网络,使劲打电话,使劲发email,在汽车检测站、学院、二手车交易市场和工作室中来回跑。

一开始我们感觉到功课和项目冲突,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渐渐地我们找到一种方式――把课业同项目联系起来。

该项目的研究成员大部分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把自己参赛的商业计划当作是对每一门功课最好的复习。

在进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中,结合进《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知识,既做好了计划书,又深深体会了知识的运用。

而团队中汽车自动化专业的同学为了解决方案中有关技术的难题,整天和教授们一起钻研,半年后俨然成为熟悉汽车构造理论的“小专家”。

在商业计划书中,他们把面临的市场比拟成柠檬市场,也是源自经济学中一个基础的概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专利者被哈佛等名校录取      记者在本届“挑战杯”期间,在东道主华南理工大学追踪采访到了当年拍卖到20万元的《洪水救助体系》的主创者王硕。

这位学建筑的大四学生现在已拥有一家“创意都市建筑科技研究所”,接下了很多大型项目。

还没毕业的他,因为多次获得创新发明的专利,已经被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几所世界名校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回想两年前,他邀集了跨7个专业14个人做了《洪水救助体系》,不过是因为一时的兴起,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项创新作品,为他今天带来的一切变化。

“我觉得挑战杯让我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出了一坐桥梁――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改变什么的冲动,《洪水救助体系》的成功研制,让我知道,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   本次挑战杯不仅吸引了不少在校的大学生,还吸引了不少以及业余爱好科技的青年。

一位在深圳某科技园工作的青年王某,专程请假两天赶到华工,一连瞧了两天,乐滋滋地说:“这里真是一个科普大乐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