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办公楼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一、施工测量的准备。

施工测量放线是房屋建筑进行施工的先导,也是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同时又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指导的有效手段。

首先要熟悉图纸,了解轴线柱网的布置特点和难点,核对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内容是否有矛盾,建筑图与结构图在平面尺寸、标高和说明一致,并作好测量内业计算工作,根据设计图上的红线坐标点计算各红线点的距。

离和角度,及设计图中提供的○1轴、○12轴与2/A轴相交的建筑物角点坐。

标,计算出建筑物首层平面各控制基准点的坐标,作为现场测设的依据。仪器校准:所用仪器、钢卷尺等测量工具均应鉴定合格,并在计量鉴定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

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测量复核:本工程基坑围护、土方开挖已经完成,进场后首先要对前期施工单位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基坑边线、底部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如有问题要会同建设方、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及时处理。

二、场地控制网的测设。

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先将各控制点间的距离、角度进行复核,然。

后用测距仪和经纬仪定出建筑物外围控制网上各点的坐标,然后将仪器置于有关联点上,进行相关点的距离和角度校核,待精度达到定位要求后,根据一层平面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定出主要轴线作为建立平面控制网依据,根据建筑物坐标点和各轴线尺寸将坐标点引出建筑物外,埋设控制桩并加以保护。同时,控制点引出标示在临近建筑物或临时围墙上,以红三角控制方向。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只需将控制桩点用经纬仪投测到施工面上即可。

±0.000以上结构施工轴线控制采用内控法,首先在±0.000平面上选好控制基准点。基准点必须能放下仪器,不能离墙、柱太近,控制点之间要能组成坐标体系,在原基础控制轴线的基础上引测施工轴线引测采用激光经纬仪天顶准直法测设,组成内控网。并在以上每层楼上与该柱列相应的位置留出200×200的预留孔,以便平面控制点向上作垂直传递。

平面控制测设精度要求:角度观测精度为±10″,距离测量精度为1/10000。

2、平面控制点标桩的保护。

平面控制网点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控制桩点应设在稳固(不易产生下沉和位移)且易保存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负责保护,专职测量员负责定期复核。

平面控制点标桩的埋设方法:如是永久性的标桩则用直径25mm以上的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弯钩,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埋置深度不得低于。

0.5m;如果是临时性的控制标桩则用木桩,木桩直径应在100mm以上,打入土中的深度根据现场的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80cm。木桩打入土中后,应将桩顶锯平,为保证其在使用期限间不下沉和移位,可将桩四周浮土挖去,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围护。永久性标桩埋设方法见右图。

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主管领导和有关技术部门,通知发包方和监理公司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三、标高控制测量

依据发包人提供的水准点将高程引测到相邻轴线控制网点上,并将工程的±0.000引测到附近的固定位置作永久标记加以保护,便于高程放样。

引测时采用闭合路线,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

竖向标高引测传递采用吊钢尺法,即沿建筑物外墙用钢尺垂直向上逐层引测标高,每层引测六个点,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要求六个导入标高互差值小于3mm,符合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基准。

1、引测步骤:

(1)先用水准仪根据甲方提供水准点在各区段向上引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1.000或+1.500标高线)。

(2)用钢尺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向上再引测的依据。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投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2、标高投测中的要求。

(1)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每层高差不要超限,同时要注意控制各层的标高,防止偏差积累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在各施工标高测出后,应根据偏差情况在下。

一层施工时对层高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量

采用激光铅直仪天顶投测法控制建筑物垂直度。认真查阅各层施工图纸,在首层结构平面合理布置4个激光铅直控制点,避开各层结构梁和内隔墙位置,四个控制点能够通视,形成闭合矩形,

起到复核和检查的作用,有效向上传递平面控制网和垂直度控制激光控制点布置见下图。

用于楼层控制轴线测量放样,经对中激光控制点后,后现外围樗进行施测。

楼板激光经纬仪

预留激光测量孔。

接收靶。

接收靶。

垂直激光束。

预留激光测量孔楼板。

激光经纬仪

用于发射垂直激光控制建筑物控制轴线的交点。

测量控制室。

楼板。

在往上施工每层的相应位置均预留200×200的方洞,每个投测孔均用活动盖板覆盖,投点时移开。用激光经纬仪往上投点,上面用有机玻璃接受靶接收激光投测点(红点),在接收靶上安装经纬仪,将楼层控制线一一投测出来,弹上墨线,供施工放样用。

每次投测完毕后要检测它们的相互关系,要求距离误差小于2mm;施工每层时均要及时检查,纠正偏差,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偏差每层5mm,全高总偏差为H/1000且不大于30mm。

五、沉降观测措施。

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首层施工完毕即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第一年观测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沉降速率小于0.01mm可停止经常观测

>。

1、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水准仪。测量前,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验,严格参照规范进行,三角不得大于4″,尽可能调下到最小值,视线长度20—30m,视中高度不宜低于0.3m。

2、每次观测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人员五固定。观测点要按照设计图中的标记位置准确埋设,进行沉降观测。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

3、在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进行连测时,除缩短视线长度外,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避免调焦带来的调焦透镜移动,视准轴变化引起误差。

4、为满足前后视距差及累计差的规定,又能合理地对所有沉降点进行观测,应绘制观测路线图并标明仪器半径位置及转点位置,重复观测中做到五固定。

5、每次观测值是计算变形量的起始值,操作时应特别认真、仔细,并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以保证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6、每次观测均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观测完成后就地核查。观测方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差或环线闭合差小于±0.30nmm(n为测站数)。

7、在限差允许范围内的观测成果,其闭合差按测站数进行分配,计算高程,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

8、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六、测量仪器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

1、主要测量仪器及校验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及用途。

名称 误差 用途。

J2—JDA激光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2″;一测。

回垂直方向标准偏差±6″建筑定位,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

NS3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小于。

±3毫米建筑物的一般高程测量

激光测距仪每公里往返测距中数偶然中误差小于±。

2毫米。

建筑物精确测距。

50米钢卷尺50米钢卷尺长度误差小于±3毫米量距经纬仪、水准仪、50米钢卷尺,检定到期的送计量检定站,经过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仪器、工具定期清洁保养,经纬仪、水准仪按检定规程规定,在其检定周期内,每季度要对仪器主要轴线进行校核,保证观测精度。本工程竖向测量采用天顶准直法测量(仰视法),因此校核J2—JDA激光经纬仪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

(2)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

(3)横轴应垂直于竖轴。

特别是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校验,在竖向测量中,其精度直接影响竖向投测,应特别注意。

2、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由于工程轴线比较复杂,需要配合的分项专业工程内容多,必须配备足够的专业测量人员才能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在项目经理部技术内业组下成立施工测量队,配备两名测量技术人员,四名测工,负责全部测量任务。所有测量技术人员都为测量专业毕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经考核合格。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