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患儿血游离钙及骨碱性磷酸酶实验观察

【关键词】 热性惊厥游离钙 骨碱性磷酸酶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6岁前的小儿,其中婴幼儿最常见,在我国发病率约为4%~10%,且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1,2]。钙在神经兴奋和传导中起抑制作用,因此血钙降低,特别是血游离钙降低易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在此基础上,发热更易于诱发脑细胞功能紊乱,引起部分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惊厥。我们观察了32例热性惊厥患儿与32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体内血清总钙血清游离钙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变化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2006年3月~7月住院的32例热性惊厥患儿,男19例,女13例,年龄10个月~5岁2个月,平均2岁9个月。初次发作16例,发作2次12例,3次以上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32例中,上呼吸道感染17例,疱疹性咽峡炎6例,初诊“上感”后诊断为支气管炎和肺炎9例。平均住院时间5 d。对照组为32例同期发热无惊厥患儿,门诊就诊12例,住院患儿20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3岁5个月。上呼吸道感染14例,疱疹性咽峡炎4例,支气管炎和肺炎14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就诊时分别采指血30 μl和静脉血2 ml。采用美国产Olymps Au 640生化检测仪,以偶氮胂Ⅲ法测定血清总钙,以双缩脲法测血浆总蛋白,计算血清游离钙(血清游离钙血清总钙血浆总蛋白×0.87)[3]。以全血微量快速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及电恒温水箱半定量测定血浆中BALP的活性,结果≤250 U/L为正常,以阴性表示;>250 U/L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血清总钙血清游离钙结果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血清总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游离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BALP检测结果见表2,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总钙游离钙比较(略)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2 观察组及对照组BALP阳性率比较(略)χ2=6.35,P0.0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