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被和谐了【简论记者编辑的和谐统一】

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记者编辑构成了新闻采编实践的主体。

两者的默契配合使得新闻宣传报道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身处一家,手足情深的记者编辑却总是摩擦不断,爱恨交加。

本人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多年,深刻认识到记者编辑之间的矛盾,对报道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关系到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和电视媒体的形象。

在此,笔者想通过研究和探讨编辑记者工作关系,进而实现两者理解与支持,以共同提高电视新闻的播出质量,增强电视宣传效果。

大体来讲,电视新闻栏目工作岗位包括前期采访记者和后期编辑制作,以及播音、主持。

一条新闻的正常播出,需要文字、摄像记者密切配合,完成一次创作。

然后经过文字、画面编辑的精雕细琢,完成二次创作,再配上播音员、主持人的娓娓道来,最终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完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人的工作岗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特别是编辑记者之间缺少理解与沟通,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给原本愉快的正常工作平添了烦恼。

记者主要是面向社会,广泛地采集有新闻价值的各类信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记录下真实的材料和画面,工作是动态的,并从中找到乐趣,进而黑发染成白发;编辑工作主要是在办公室和机房,将记者稿件和画面润色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呕心沥血中严格把关,使新闻稿件的完成绚烂多彩,锦上添花,工作是静态的,长年累月的伏案不辍,从而发如霜降。

这种工作的差异性,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广结善缘,灵活机动;要求编辑冷静、耐心,耐得寂寞,胸有全局。

编辑记者由于工作地点、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社会经验各不相同,两者在同一问题的认知上,具体到同一条新闻的价值判断上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甚至完全相反。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记者觉得费劲巴力,东跑西颠采写的一篇“很有价值”的稿件,而在编辑眼里却可能是小题大做,不值得推敲的平淡事,进而互相埋怨,产生隔阂,日久天长,就会造成工作中的相互不信任、相互理解

时政新闻,有固定的模式和领导排序,采编相对好一些,具体到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就容易产生不同意见了。

记者强调自己风里来雨里去,没白天没黑夜,饮食起居毫无规律,稿件播发理所应当:编辑强调工作死板,枯燥乏味,几句话的稿子,非要长篇叙述,不可理喻;记者抱怨编辑删改不公,毙稿太狠,有损记者形象;编辑抱怨记者采访不深入,写作不认真,简讯编发已属照顾,并且付出了整个节目质量下滑的代价。

特别是具体到公司庆典、熟人相约等稿件上,两者的争执更加明显。

记者诉苦连连,人家请咱采访不就想用个同期声,发个新闻嘛,可编辑大笔一挥,砍掉,这叫记者怎么回去见人家,以后还在不在社会上混了?编辑不尊重记者编辑也是有苦难言,你们外边好吃好喝好招待,讲话稿摘抄几句,也叫新闻?拿着机器换酒喝,这种稿子发出去,编辑也太没原则了,记者太不理解编辑了。

二者互相猜疑,都觉得对方在稿件背后有交易,于是理解没有了,信任更谈不上,原本一条工作线上的亲密战友,却成了一对矛盾体,在工作平添几分摩擦,感情上平添几分隔阂,生活中平添几分烦恼。

电视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同一类型的栏目,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节目采编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

记者编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认可尤为重要。

记者要想成为名记者,出精品,编辑是不可逾越的第一个读者和观众,需要编辑恰到好处地修改和润色;编辑要成为名编辑,也需要记者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否则编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水之鱼;只有二者统一认识,才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栏目,从而赢得收视率,得到观众的认可。

要想取得二者的认识统一,协调一致,笔者认为,首先,两者要及时沟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是基础。

特别是在采编分离的机制下,采编人员的沟通、协调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报道思想、报道主题上要充分沟通与协商,这样记者写稿就会有的放矢,稿件的含金量也会大增,采访、编辑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重大分歧;其次,主管部门要对记者编辑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只编不采或只采不编,单条腿走路,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效果。

而对于采编合一的情况,记者也是编辑编辑也是记者,在某个阶段,这种机制发挥过积极作用,主要是责任清晰、思路一致,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体制弊端也暴露无遗,也很难适应市场化程度高、工作量巨大的电视新闻采编播出的需要。

这种记者编辑既当运动员又当守门员的过程,除了“把关人”作用不突出,记者不能集中力最写稿、供稿,容易滋生人情稿、关系稿等业务层面的问题之外,这种“包产到户”的稿件供求方式,阻碍了大多数编辑记者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的充分发挥。

其次,要有良好的业务考核制度和定期理论、业务学习制度,对记者编辑稿件,数量、质量上都要严格考评,出了纰漏,应责任明晰,不推诿扯皮,是非功过便会一目了然。

而理论、业务学习,是记者编辑增强政治和学术修养的重要方面,两者要互相学习,优势互补。

再次,编辑部要坚持正常的约稿制度和退稿制度,前者增强了记者发稿的命中率以及采访的针对性,后者编辑部要注明稿件不发或缓发的原因,越是压稿,越容易产生误会,说开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总而言之,记者编辑的协调一致、和谐统一是电视新闻“出彩”的重要一环,也是创办名牌电视新闻栏目的必经之路,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记者编辑只有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电视新闻的发展和节目质量的提高,也就会方兴未艾、水到渠成了。

编校 杨彩霞。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