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预防肺结核初治化疗中胃肠副反应的临床应用

摘 要: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中医药复方预防抗结核药物胃肠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肺结核初治化疗的病人156例,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2例,观察各组病人抗结核治疗胃肠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发生胃肠副反应的病例均比空白组低,而治疗组发生率最低。结论:在预防肺结核化疗胃肠副反应方面,中医药疗效肯定,能有效降低化疗胃肠副反应的发生。 毕业论文。

关键词:肺结核化疗胃肠副反应中医药;临床应用。

肺结核化疗过程中,以胃肠反应、肝功损害等最为常见,占所有发生副作用患者的72.68%;而副作用的出现,常在服药后的2个月内发生,因副作用的发生,常导致大量患者的疗程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中断治疗[1—2]。能有效预防肺结核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是肺结核临床医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经临床多年实践,应用传统中医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10年3月~2012年2月肺结核初治患者156例,其中男94例,女62例,年龄(14~75)岁,全部病例均按参考文献[3]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进行。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2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2.治疗方法 2.1空白组:应用利福平(R)0.45,异烟肼(H)0.3;乙胺丁醇(E)0.75;晨起空腹顿服。吡嗪酰胺(Z)0.75,2次/天,口服。服用2月后,改服异烟肼、利福平,到完成疗程。 2.2 对照组:在空白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铝酸铋片(胃必治),具体用法:每天3次,每次2片,餐后即服。同化疗一起开始进行,疗程2月。 论文网 2.3 治疗组:在空白治疗方案中,加用我们精心研制的中药复方(组成:南五味子、轮叶党参、光山药、北黄芪、炙甘草等),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同化疗一起开始进行,疗程2月。 3.分析项目? 观察归纳各组胃肠副反应出现时间、例数,其中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纳差、胃胀、反酸、胃灼热、腹胀等其中一项或以上)。因为不良反应大多数发生在化疗的开始2月内,故本研究中的预防性用药也设计在化疗前2月。分别采用0.5、1、2月及2月后(停用干预药物后到治疗结束的时间段),作为观察点。 4.结果 治疗结束后,共有6例脱落病例(空白组1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各组胃肠副反应出现的时间、例数及比例,见下表: 代写论文。

此表中,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2.45%和14.00%,均低于空白组的41.18%,且治疗组更显疗效优势;停用预防性药物后,对照组治疗组均有少数病例仍发生胃肠不良反应空白组在2月后的治疗中无胃肠不良反应病例。  5.总结 本研究表明,有效预防及治疗抗结核药物副反应,是保障抗结核化疗方案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运用药物预防性治疗,可降低抗结核药物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疗效肯定,且具有很大优势;停用相关预防性药物后,少数病例在2月后的继续化疗中仍然可发生胃肠不良反应,但比例较低;进行预防性治疗的病例,即使发生胃肠不良反应,但大多症状相对较轻。 因此,临床中为减少抗结核化疗胃肠不良反应,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而中医药在这方面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优势,今后可进行更深一步的相关研究,发挥祖国传统医药的精髓,为防控结核病卫生公共事业,做出更大贡献。[1] 高星,欧阳松,林鸳.453例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的临床分析.江西医药,2010,4:334—335[2]张万军.肺结核化疗药物引起的202例毒副反应观察[J]. 医学信息.2010,1:189—190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3]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4—53[4]王仁安. 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18附:作者:杨建辉,1979.5男,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方向:传染病。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