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叶螨的发生及防治

论文关键词棉叶螨;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阐述了棉叶螨的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棉叶螨又名棉花红蜘蛛,发生早、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在防治过程中方法措施稍有不当,对棉花生产便可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由于新疆气候干燥、风多雨量少,棉花叶内汁液浓缩,有利于给叶螨提供营养,所以棉叶螨常年发生且严重。

因此,了解棉叶螨的发生规律,做好防治工作,是夺取棉花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1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      我场主要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优势种群,以成螨和若螨在寄主背面结网,在网下刺吸寄主汁液。

被害叶片正面初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为红色,蔓延到全叶,叶背面布满丝网,严重者造成棉株叶片变红脱落,使棉株生长停滞和延缓生长,造成大量减产,严重者甚至绝产。

棉叶螨在我垦区1年发生9~11代,以雌成螨在寄主附近的土缝、枯枝败叶、杂草根部、铃壳、树缝等处吐丝结网,群集越冬

翌年早春,当平均气温达5~6℃时,越冬成螨便开始在萌芽较早田旋花、苦苣菜、独行草、小蓟等杂草上活动,进行孤雌生殖并产卵。

气温达10℃以上时,卵相继孵化,在田边路旁的杂草上可见,当棉苗出土后,棉花叶螨便由邻近棉田边缘上的寄主转入棉田,在棉叶背面吐丝结网,并大量产卵繁殖。

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和繁殖速度与温、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

土耳其斯坦叶螨是高温活动型,高温干燥对其发生有利。

在15~30℃的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加快,而发育历期缩短。

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产卵量就下降,升高到34℃时就停止产卵。

气温在23.0~27.5℃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生长、繁殖最有利。

5月中下旬至6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繁殖速度随之加快,并集中开始危害棉花棉叶上很快出现红斑,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繁殖和传播蔓延速度最快,于是6月中旬至7月初便出现第1个危害高峰期,7月中下旬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

这2个时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到8月下旬会使棉田呈现一片红,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9月份以后,随气温下降,棉株开始衰老,棉叶螨逐渐转移到杂草上为害,并准备进行越冬

土耳其斯坦叶螨要求的湿度范围在40%~65%最有利,当湿度超过78%以上时,对其繁殖不利。

因此,大的降雨可以抑制棉叶螨的发生数量,如果连续下1~2场大雨或暴雨,可以抑制棉叶螨10~15d。

2发生原因      (1)气候因素变化。

近年来,冬季气温逐年升高,给棉叶螨安全越冬提供了很好的温度条件,使越冬死亡率低,越冬基数大。

(2)种植结构单一,棉花连作年限长,棉田叶螨的基数逐年增大。

(3)耕作制度的变化。

随着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的面积增大,从而秋冬灌面积减少,给棉叶螨生存的环境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棉叶防治的难度。

(4)管理因素的影响。

棉花水肥不足,长势弱,营养条件差,使棉叶渗透压小,受害严重。

(5)人为因素的影响。

由于棉花管理定额增大,调查不及时,插标记不仔细,部分职工不注意选择农药和施药方法,盲目用药,大量杀伤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叶螨的发生

(6)天敌因素的影响。

棉叶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是瓢虫类、食螨蓟马类、小花蝽、草蛉、食螨瘿蚊、食螨盲蝽、捕食性蜘蛛等,各种天敌棉田有一定数量时,对棉叶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盲目用药,天敌数量减少,叶螨易暴发。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它可以减少虫源,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压低虫口基数,以减轻发生程度。

土壤耕作层是叶螨越冬的主要场所之一,通过秋耕冬灌,破坏其栖息环境,减少越冬基数。

轮作倒茬,合理布局,做好清洁田园,清除田间、地边杂草等工作。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进行有机肥结合微肥的叶面施肥,增强棉株的抗性,以减轻为害。

早春做好田边地头周围杂草上害螨的调查及时喷打保护带。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