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由来 [论老子思想四大来源和老子四大功绩]

人类思想史上每个时期出现的思想家,都有深厚的思想,文化,经济根源,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去粗取精,逐渐形成而出现的。

马克思(1818—1883)是19世纪伟大思想家,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导。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精华,而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理论。

老子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形成和出现,不是凭空而生,苦思暝想而成,也是经过了酝酿加工而成,也有渊博的四大来源,现在分别论述如下:一、老子思想四大来源”  (一)“古之道术”  《庄子.天下篇》是最早论述先秦学术思想史的极有价值的重要文献。

明确指出老子思想来源和特征: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

以有积为不足。

澹然独与神明居。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建之以常“无”、(常)“有”,主之以“太一”(道)。

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指出:老子思想来源古之道术”,十分深刻、准确,启人深思。

古之道术”,含义十分深广,有下列内容:1、治国之术;典章制度,仪礼,学说等,2、学术思想;理论、观念、信仰等;3、、人文道德,主要是帝王将相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等。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包括古代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养生等,都属于“古之道术”。

老子》(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知古始,是谓道纪”。

四句含义极深:“执古之道”就是掌握夏、商、周的“古之道术”,典章制度,成功失败的历史教训。

“以御今之有”,用来驾御,掌握,观察,现存的万事万物,不会重犯历史错误。

能做到这点,就“能知古始”知道古代夏、商、周的成败得失的原因—“道”的作用,这就是“是谓道纪”:道的发展规律。

西晋王弼注解这句:“上古虽远,其道存焉。

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这就是老子思想深远哲理之处。

清末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说明:“执古二语与孟子“求故”同一义蕴。

科哲诸学皆事此者也。

吾尝谓老子为桩下史,又享高年,故得其道,全由历史之术

今读“执古御今”二语,“益信”。

评点深刻,中肯。

说明老子思想重要来源之一:“全由历史之术”。

老子(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揭示出人剥削人的社会现象,而又有深刻的历史内容。

老子指出的“上”,就是帝王国君。

“食税”,就是农业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税收叫“案田而税”,春秋时齐桓公十九年(前667)管子中提出(《管子.大匡》),当时有进步意义:按土地质量收税,承认农民耕种权,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种、怎样种、农民自己决定。

过去是农奴农奴是“会说话的工具”,耕种事项一切田农奴主决定。

实行“案田而税”,农奴农民,有人身自由,收制后向封建领主缴“实物税”,种什么缴什么。

当初的税收也较轻,“二岁而税一”,大大刺激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社会进步,起相当大的作用。

后事,越来越繁重,除实物税外,还有劳役,就是农民无偿为封建领主付出巨大的劳力。

《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