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未病”理念谈中医的发展

治未病”是医学核心理念之一,是采取预防和治疗的手段。

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即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理身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

中医治则上讲,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控制疾病发展演变,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等。

①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28927.htm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②   就目前中医发展来看,其消退和衰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西医在国内的发展来看,中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缓慢。

③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学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中医院3165家而其门诊量仅占所有医院的1/5,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日本等国家,洋中药发展得如火如荼。

我国卫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西医从业人数有558.38万人,中医有40.72万人,中医仅占11.4%;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中医仅占15.47%。

而在一些发展较为出色的中医院中,其盈利项目的比例中仍是以西医为主。

④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也日渐沉重起来,因此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作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亚健康”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⑤大量研究指出,“亚健康”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且发病年龄以20―45岁为主,但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具体治疗方案和手段仍在探索之中。

⑥   中医发展核心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要想突破其发展瓶颈,就要寻求其区别于西医之处。

中医独特的科学思维辨证论治逻辑方式,灵活的六经病变,以及八纲辩证,藏象学说,都是以非具体、非解剖意义来诊治疾病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整体观念,强调“天人合一”,治疗疾病也是从整个个体出发,调理机体的抗病能力或恢复能力,讲求人文精神理念和“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统一。

⑦   “治未病”的思想就是从事物的整体出发,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

中医有“有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法,即情志的刺激可使正气内虚,正虚则邪盛。

现代医学也证实,心身失调常因负面情绪所致。

因此,高度紧张的情绪,各种心理作用,都会引发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生一系列变化,而积极的情绪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思想上的安定清静,可以使真气和顺,可以调摄精神,可以增强正气,抵抗邪气,从而预防疾病

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既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也要在临床中得到切实的效果,所以中医发展不仅要不断地挖掘典籍,品味古代医家留下的临床经验,还要加强对现代名老中医理论经验的继承,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结合现代医学特点、疾病特点,探索治未病策略在推动医疗发展之路上的可取之处。

比如中医养生强调节制饮食,而《周礼—天官》就有“食医”的专门记载,古代很多文献都载有食治,宜食,忌食等。

孙思邈也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药尔。

”在推崇保健生活的今天,中医发展愈来愈贴近养生,食疗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食疗的安全、经济、无创、无毒副作用成为治疗“亚健康”的首选方法。

治未病”在推动中医发展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药物干预“亚健康”。

中医辩证“亚健康”状态其病机主要是以心脾两虚或肝郁气滞为主,其兼并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以及气血亏虚等症,治疗上关键在于疏肝解郁、理气健脾配合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等,方药多由四物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

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施治,根据个体不同,进行综合调理。

⑧   中医的科学性以及其发展几千年的必然性来源其不断地当代医药社会汲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善自我。

现代社会发展必然引发“亚健康”状态增多,中医结合传承知识,提出“治未病”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需要。

对于有些人所提出的中医必须引进西医技术才能发展或者西医同化的中医已不是传统的中医都有些绝对。

事实上,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断,我们都应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综合西医技术方法,综合中医辨证思维,互相协作,以提高诊断疾病的水平。

治未病”是中医未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与特色加以弘扬,在人们未病之前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而不是病后用药,以增强机体整体抗病能力为基础,以适应自然阴阳变化。

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利益,并且实现既治愈疾病又节省医疗费用的双赢。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新模式的转换,影响人健康的所有因素都要纳入其中,强调“治未病”,就是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层次进行医学研究,既重视了整体观念,又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治未病”作为中医学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从中悟出了许多先进和超前的思维,它在推动中医发展中不断创新中医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其实质就是“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

单纯的传承和创新无法推动中医发展

作为一名中医人,我认为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不断深入挖掘中医药新知识,结合全新的医学生物模式,大力推动“治未病”方针,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全面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中医的明天才会更加绚丽多彩,中医发展才能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2]南京中医药学院医经教研组;皇帝内经素问诠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王颖晓;“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   [4]唐敬东;中医治未病”浅论[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   [5]周盛杰,林晓杰,陈务华;“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2)   [6]林?黝龋弧把墙】怠庇胫幸健爸挝床 ?[J];广东医学,2012(01)   [7]刘莉群,崔文强,徐飞等;“治未病”探析与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   [8]林玉敏;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J];广西中医药,2009(02)   作者简介:隋若萱,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

4 次访问